评论:
首页 > 美丽镇江 > 正文

镇江:70年踏浪前行,搏击特色发展蓝海

发布时间:2019-10-21 13:43:08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唐艺荣 吕若曦  |   责任编辑:许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镇江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要求,牢牢坚持“聚焦创新、找准短板、突出亮点、提质增效”工作思路,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镇江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要求,牢牢坚持“聚焦创新、找准短板、突出亮点、提质增效”工作思路,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镇江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支撑。

  转型升级,服务业贡献率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70年以来,镇江市服务业发展进程呈缓慢增长、迅速增长、提质增长的曲线增长态势。1949年后,镇江经济进入恢复发展阶段,服务业亦在战乱破坏后重回缓慢增长。改革开放到2010年的20多年间,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相应,服务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服务业产值年均实际增长20%左右,占GDP比重从14.5%迅速上升至39.5%,物流业、金融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居民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2011年以来,经济发展格局有所变化,服务业总量仍保持持续增长,转变为结构性加快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亦快速上升。2017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6%。

  健全机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相继出台《镇江市第三产业目标考核试行办法》《镇江市第三产业导向目录》《镇江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等文件,2010年设立了镇江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34.5%提高至48%左右,年均增长2.7个百分点。生活服务业明显提升,形成了大市口中央商贸商务区、城际商圈、丹徒新城市商圈等现代商贸区,发展了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家庭教育等居民服务业。旅游、物流、文化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商务服务、健康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规划引领,产业布局趋于完善

  初步形成“一主五副”的商务商贸集聚区域,重点发展了大市口商务商贸中心,推进南徐片区、丁卯片区、官塘片区、大港片区和丹徒新城片区五个区级商务商贸中心建设。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带,初步形成以沿江、沿路为轴心,综合物流园与专业物流园共同发展的格局。东部依托亿吨大港和国家级开发区形成港口综合物流园,西部以惠龙港物流等为主体形成专业物流园,扬中和丹阳沿江地区形成以工程电器、汽配等地方特色制造业为基础的专业物流园。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镇江新区科技信息服务集聚区、镇江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发展了沿江文化旅游产业带、茅山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丹阳眼镜、汽配、扬中电器等特色产业推动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化发展。

  引才引企,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

  为加快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2013年以来,围绕“五大工程”,积极推进30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特别是6家市级示范园区建设,聚力打造产业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载体,不断提升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有6个被认定为江苏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江苏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个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物流园,惠龙国际物流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其中,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着力构建以再生医学研发、高端检验检测、现代健康养生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成功创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丹阳眼镜城加快眼镜博物馆、眼视光设计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布国内首个眼镜行业指数,全面提升集聚服务功能。镇江市润州区被列入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名单之内,研究制定了相关改革试点方案和工作计划,完善组织架构,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为全市和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积累成功经验。

  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镇江市陆续出台了《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试行)》《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丹阳斯诺物流、宏马物流均在新三板挂牌,江苏艾科半导体被上市公司并购上市,睿泰数字出版产业园在澳大利亚成功上市。丹阳斯诺物流、江苏艾科半导体、江苏汇典、江苏仅一智造等一批企业,被认定为省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领军企业。

  下一步,镇江服务业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服务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引进创新人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全面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