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83岁的南通市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的主要原型,汤淳渊老人因病去世。汤老是南通大学的退休教授、老党员。24年前他开始化名“莫文隋”(意为“莫问谁”)长期资助贫困学子。自此,“莫文隋”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在全国家喻户晓。
近日,汤老去世的消息引起扬州市民的关注。在扬州,也有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莫文隋”,他们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知——“扬州好人”。
扬大“莫文隋”老师多年资助贫困学生
在扬州大学的学子中,一位退休老教授10余年助学的故事被口口相传。但这位老教授的具体姓名却无人知晓,大家都把他称为“神秘恩人”。
小赵是扬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09级的毕业生,家庭困难,其本科五年的生活费一直由“神秘恩人”提供。后来,小赵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离校之际她很想见这位“神秘恩人”一面。在小赵的一再坚持下,“神秘恩人”才与小赵见了一面。
据透露,“神秘恩人”姓顾,是扬大关工委的一位退休教授,多年来一直通过学生处间接、连续地向多位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共计近10万元。顾老师为人低调,加上他不想造成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因此一直没有与被资助的学生见面或联系。
“顾老师并不是个例。”扬大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大有很多老教授都秉承无私奉献的精神。从2003年至今,扬州大学一些离退休老同志为资助贫困大学生,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共计几十万元,还有一些“隐姓埋名”的老同志,他们的默默付出至今无法统计。
一群“扬州好人”成为市民文明好榜样
在扬州,“莫文隋”还有一个名字:“扬州好人”。
2010年,扬州日报与市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党报博爱基金”。“一次,有一位患尿毒症的市民通过本报接受外界援助,不少捐款人把钱交到我手中就转身离去。”扬州日报记者胡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面对这样的匿名捐款,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党报博爱基金’账户捐赠人一栏,写下‘扬州好人’四个字。”
“此前,我们就常常称呼那些送爱心又不留名的市民为‘扬州好人’。他们积极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为广大市民树立了榜样。”胡俭介绍,从2009年开始,扬州日报倡议策划开展了月度“扬州好人”评选活动,在全国率先推出城市“月度好人榜”,引起央视《道德观察》栏目关注。该栏目短短两年时间里七次来扬州访好人,制作了20多个“扬州好人”专题片。随后,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寻踪而至,邀请“扬州好人”录节目、聊幸福。“扬州好人”也成了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名片”。如今,扬州已从政府层面把“扬州好人”典型宣传评选活动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建设文明城市,需要更多的“莫文隋”
“汤淳渊老人是我们的榜样,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公益心,传递着别样的感动与温暖。”南通江海志愿者总站负责人李新看向记者表示。
“‘莫文隋’的出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标杆,这种只行善、不张扬的品德,是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伟大力量。”扬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斌告诉记者,多年来,“莫文隋”已走出南通,迈出江苏,把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莫文隋”的名字推向全国,并启发和推动了“扬州好人”群体在我们这座城市日益壮大。
“扬州是文明城市,我们应当呼唤更多‘莫文隋’、更多‘扬州好人’出现。在别人陷入困境时,你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脱离困境,就会温暖他们的心。而你自己也会获得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到非常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