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其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在强化生态保护、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如何建立起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最佳平衡关系,是湿地保护开发工作的难点所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大丰的湿地保护和开发工作站在了新起点上。作为遗产地第一期重要组成部分,大丰在加强湿地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申遗成果,坚持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塑创提升城市形象,助力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大丰答卷。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包括两个遗产点,分别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与东沙实验区(被命名为YS-1,含354.69平方公里的条子泥地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被命名为YS-2)。遗产地面积为1886.43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800.56平方公里,总面积为2686.99平方公里。
坚持保护优先——
筑牢绿色屏障,共享生态福祉
大丰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是滩涂湿地宝库,拥有黄金海岸线112公里,是亚洲东方最大的湿地,栖息着麋鹿、丹顶鹤、牙獐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大丰区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对全区湿地实施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增强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湿地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为区域发展筑牢绿色屏障,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福祉。
“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既是荣誉,也是责任,给湿地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保护好黄海湿地生态系统,为建设美丽大丰提供生态保障。”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工作站站长朱洪兵说。
目前,大丰区加快推进编制黄海湿地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区湿地保护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保护重点、保障措施等内容,注重规划实用性,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规划、水资源规划等充分衔接,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湿地保护名录管理,根据湿地保护规划依法科学划定黄海湿地生态红线,严禁任意改变湿地用途以及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占用湿地,确保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同时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巡查,集中力量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擅自开垦、围垦、填埋湿地,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鱼类洄游通道,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采用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或者其他水生生物等各类违法活动,坚决遏制破坏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
6月底,大丰区印发《大丰区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实施方案》,对于黄海湿地修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守住现有湿地保有量底线、到2020年全区湿地总面积不低于26.48万公顷、自然湿地面积不少于21.86万公顷为目标,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建东沙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实施老斗龙港生态环境修复,新建10处以上河流沟塘小微湿地,确保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5万亩,力争到2020年全区湿地总面积不低于397.2万亩,自然湿地面积不少于327.9万亩,全区湿地保护率由53.6%提高到57%。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改善全区河流水系、滨海湿地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景观形象。对全区湿地实施名录管理,完成重点湿地名录和一般湿地名录的认定发布,将各级湿地名录的范围、面积、四至、类型、生态要素等因子,集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步接入湿地检测、巡护、保护修复、征占用等数据,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湿地资源摸底调查,实时掌握全区湿地保护利用变化状况。积极组建专家团队,引进相关人才,指导全区湿地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科研监测、资源管护、生态文旅等方面的配合,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朱洪兵说。大丰区将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湿地作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的主战场,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普及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湿地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各类湿地科普宣教活动,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为依托,促进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常态化,引导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自觉履行湿地保护义务,掀起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的热潮。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各级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积极支持湿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大丰区正着力打造梅花湾市级湿地公园,并配套建设梅花湾湿地科普馆。大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许益龙表示,梅花湾市级湿地公园建设正在积极开展调研准备,力争今年底完成编制规划、市级评估和上报工作。同时,在原有梅花湾生态修复科普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新增湿地申遗等方面的科普内容,打造区级湿地科普宣教中心。
生态旅游开发——
打造世界级生态湿地旅游目的地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自然遗产,黄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拥有广阔的前景。大丰区将把黄海湿地的生态势能转化为旅游发展动能,重视湿地品牌建设,放大麋鹿、海洋、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势,讲好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大丰系列故事,围绕科普、体验、研学等主题,构建全新“旅游生态”,展示大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发展路径。
“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和价值最具含金量的顶级品牌,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黄海湿地成功申遗,将为大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陶耸说,借助申遗成功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大丰生态湿地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陶耸表示,要想写好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首先要讲好湿地申遗背后的大丰故事。黄海湿地历史悠久,世世代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大丰人民,用朴实勤劳的汗水开垦出一片奇迹。因为热爱自然,所以敬畏自然,数千年来,大丰人民始终维护这片沿海湿地的原始生态,让这片广袤的土地至今保留最初自然而神奇的风貌,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大放异彩。大丰因海而生,由鹿而起。1986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将39头麋鹿从英国引入,放养在位于大丰境内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希望能繁殖扩群,尽快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经过30多年的努力,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由建区时的1500亩扩大到4万亩,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数量也从当初的39头发展到5016头,建立了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三个“世界之最”,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盐城首个5A级旅游景区。为策应大丰“麋鹿之乡”旅游品牌打造,大丰区引进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5470亩的麋鹿生态小镇项目,开发集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传承、动物研究科普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目前,一期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力争今年底完工。
发展全域旅游契合当前形势,是彰显黄海湿地魅力的战略选择。大丰区围绕申遗项目,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依托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做足旅游经济产业链文章,高品位、高质量、高速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全力做好全域旅游观光线路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分析游客需求,充分开发麋鹿、海洋、湿地、森林等独特生态资源,优化旅游产品和线路设置,用观光线路串起各大景区,沿观光线路进行产业布局和招商,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目前,全区全域旅游观光线路正在规划中,充分结合景区特色和自然风貌,并增加绿道、风景道、驿站、观景平台功能,构建全景化旅游交通网络。“海堤路景观大道修复和提升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湿地旅游配套项目,它不仅是黄海沿线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景观大道、产业大道。”陶耸表示,海堤路景观大道全长97公里,贯穿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范围,目前已经完成概念性方案,将重点修复提升道路景观、打造沿线湿地风光、增设驿站,尽显湿地动植物多样性和四季自然风光,同时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停车场等产业发展。
“湿地的申遗成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来大丰观光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大丰要具备整个配套休闲度假的产业链,建成特色鲜明、业态丰富、配套齐全、服务优质的世界级生态湿地旅游目的地。”陶耸说,大丰区充分整合优化文旅资源,精心编排了“湿地·秘境之旅”“人文·怀旧之旅”“寻爱·赏花之旅”“乡村·田园之旅”以及“梦幻·海洋之旅”5条产品线路并启动实施。同时以酒店、餐饮、购物、交通为核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夜游项目,促进大丰旅游从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加快形成产业闭环,做实旅游产品。加快推进资源整合,提升运营水平,统筹做好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开发运营、投融资等工作,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