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宿迁 > 正文

宿迁耿车镇找回乡村 宜居宜业捧回“金饭碗”

发布时间:2019-05-13 08:30:05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季铖  |   责任编辑:许蓉
一汪碧水波光粼粼,环湖生态廊道边缀满鲜花,行人三三两两,天上四五只风筝……耿车镇白鹿湖生态公园里的旖旎春光,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模样:塑料垃圾成堆,化学添加剂横流,湖水

  一汪碧水波光粼粼,环湖生态廊道边缀满鲜花,行人三三两两,天上四五只风筝……耿车镇白鹿湖生态公园里的旖旎春光,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模样:塑料垃圾成堆,化学添加剂横流,湖水五颜六色,刺鼻气味飘散数公里。

  搬走“垃圾山”,挥别“耿车味”,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耿车人重塑“梦里老家”,全方位构建宜居宜业的美丽新耿车,找回了乡村,也为父老乡亲和众多外来创业者捧回了“金饭碗”。

  碧水重现,原本想卖的房不卖了

  4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耿车镇刘圩村,一条小河从村口流过,两边绿树成荫,河上造型各异的石桥将几排村居连到一起。行走其中,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河边一幢蓝色三层小楼,是村民张军家。“原来村里家家户户干塑料,门前屋后都是垃圾,河塘几乎被垃圾填平。”谈起往事,张军止不住摇头,环境太差,他不想继续住村里,2015年打算卖房。为有个好卖相,还特意重新装修。报价虽只有30万元,但直到整治开始也无人问津。“今年春节,有同村人出价50万元要买我这房子,可我不想卖了!”张军说,现在就像住在公园里。

  “垃圾堆”变身“公园”,可是花了大力气。刘圩村党支部书记丁义录说,当时,耿车进行全镇土壤摸底排查,梳理出14个污染严重的点位,全部彻底生态修复。其中一个点位就在刘圩村,是一处面积约10亩的池塘,塘底挖去约2米深的土层,喷洒化学试剂,充分反应测量达标后,再回填新土、引入活水,打造成景观池塘。刘圩曾是水美之乡,村内沟渠塘环绕,他们趁着整治契机,疏浚河道,打通节点,恢复水质,同步完成农村厕所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现在家家都是水冲厕,污水经下水管流入污水处理厂。

  耿车全镇9个村居中,已建成“水墨刘圩”“生态大众”“田园红卫”等3个省级美丽乡村。

  村庄越来越美的同时,耿车逐步淘汰“前店后场”式的作坊企业,引导他们搬入镇上的生态环保创业园。

  位于生态环保创业园内的红宴木业,完全颠覆了记者对家具企业的旧印象。企业负责人董红锦说,公司厂区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设备投入超200万元。车间安装中央吸尘系统,切割板材的同时,碎屑就被全部吸走。三楼烤漆车间内,全自动喷漆设备实现喷漆过程全封闭,挥发的油漆全部进入楼顶净化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如今耿车发展的绿色底线。

  寻回乡愁,老手艺又成“香馍馍”

  耿车从乡村文化、风俗习惯、基层治理等多个维度发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4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耿车镇大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众乡情厅,一群孩子将一位老人团团围住,走近一看,原来老人正展示吹糖人——舀出一勺糖稀,倒在手掌上搓成球状,将其卷成中空管子,捏出造型,吹气,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一个小糖人出现了……

  “40多年前的老手艺了,没想到现在又能拿出来露两手。”吹糖人的老人名叫夏义玲,今年70岁。夏老边捏边说,吹糖人是耿车有名的老手艺之一。去年,村里建起乡情厅,特意在进门位置设置老手艺区,把夏老等老手艺人请回,给他们一个展示平台,也让村民重新寻回一份记忆。

  老手艺区旁,是老物件展示区,蓑衣、石碾等一字排开。再往里是乡贤展示区,罗列着从古至今大众村的名人贤士。

  “打造乡情厅,就是想通过这些老手艺、老物件、乡贤,让村民们找回曾经的乡愁,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耿车镇镇长王前锦介绍,除了村里的乡情厅,镇上还在白鹿湖畔建设白鹿书院,成为耿车人休闲好去处,1月试运行至今,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

  走出大众村乡情厅,一阵喧闹的锣鼓声传来,村文艺队正在文化礼堂里排练。“马上有演出,得抓紧排练。”文艺队队员李雪芳跳得一头汗,“村里经常举办文艺活动,我们业余生活特别丰富”。

  网格化管理、垃圾分类,如今也都被耿车“引进”。在红卫村,所有村居两委委员都担任网格长,联系方式公布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内,有事找网格长已成村民新习惯。记者还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两个垃圾桶,“可腐烂”“不可腐烂”标签一目了然。耿车已累计投放2.5万对分类垃圾桶,在宿迁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近悦远来,年轻人扛梁创大业

  良好的居住环境,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让本地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还有许多外地年轻人慕名而来。

  在耿车电商产业园孵化平台,记者遇到来自陕西的80后彭华,他的网店就开在这里。彭华坦言“是被这里的环境吸引来的”。“前3年,免房租、水电、宽带费,我一分钱不用掏就在耿车有了间50平方米的工作室。”彭华说,3年可省下十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还可以跟很多创业者交流网店经营之道,而孵化平台旁就是电商物流园,发货也方便。

  孵化平台里有面“榜样墙”,展示着镇里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创业之星”,清一色都是80后、90后。

  4月24日,记者来到耿车镇竹林风家具厂时,90后“创业之星”王赞刚见完一批客户。2013年考入徐州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就读时,王赞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再回满是垃圾的家乡发展,但2016年大整治后,他“变卦”了。“当时看到镇上环境好了,不少人还开网店赚了钱,我也就回来了。”2016年8月,王赞租下1.2万平方米厂房,创办家具公司。去年,公司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

  子承父业的80后邱雨也盯上定制家具这块蛋糕,步子迈得更大,准备进军全屋定制领域。“我父亲那一辈人有些小富即安的心理,我们这一辈人更有闯劲!”邱雨一有空就外出考察学习,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企业也越做越大,去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比我父亲以前的塑料厂更挣钱!”

  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说,近两年,每年都有一两百名本土年轻人返乡创业,他们带来新想法、新理念,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搞定制家具、弄直播销售,都是年轻人带回来的”。

  去年,耿车新开286家网店,其中122家是80后所开,97家是90后所开,年轻人占比近八成。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