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正文

《检察日报》专栏: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缩短“情感距离”

发布时间:1354620533  |   来源:检察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科技信息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互联网、即时通讯等手段拉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但“情感距离”却并未因此而缩短。近年来,检...

  科技信息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互联网、即时通讯等手段拉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但“情感距离”却并未因此而缩短。近年来,检察机关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设了诸如检察长信箱、干警论坛等新型载体。这当然有积极意义,但也依然面临一些难以避免的尴尬。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工作,是面对面、点对点、心对心的工作,因此针对个别人的个别问题,还需要做更细致、更具体、更柔性化的工作。反观当下少数地方的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对制度的过分依赖。队伍管理必须重视制度和规范,但不能绝对依赖。制度的功效总是有其局限性的。抓队伍管理,没有制度肯定不行,光有制度也不灵。所谓“人管人得罪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育人润灵魂”。二是对短期行动的过分依赖。一些活动虽然短期内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刚性要求和人文关怀的契合点,常常是禁止性的警示多于引导性的要求,所以,也不可能寄予过高的期望。

  检察队伍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检察个体组成的,队伍的结构和成分既有普遍规律,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开展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考量以下因素:

  一是人的个体差异。每一名检察干警都有不同的成长过程、具体的前程愿景、多样的个性需求,一些正常的事业渴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通过“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真正解决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解决共同的目标愿景问题的同时,要着重解决个人的目标引导和价值观确立,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事业重于仕途,让大家在本职岗位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尊荣,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

  二是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要服从这一规律。比如青年干警,从校园到检察机关,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成熟的检察官,需要经过组织培养和个人的不断历练。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面,都会集中表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当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极个别干警就容易出问题,要辩证施治,防患于未然,将消极因素止于青萍之末。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在引导积极向上、培育坚定信念上下功夫,也要在针对性、具体性上下功夫,通过润物无声的“情感方式”,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培育奋发昂扬的团队氛围。充分发挥专项教育活动、机关党建工作、检察文化建设的作用,创造载体,制定措施,让全院干警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专项教育活动主题突出、时间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见效快的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以党建促队建、提高党性修养的作用,充分发挥检察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种手段共同发力,构建检察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长效机制。

  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检察榜样是真实的、具体的、可知可感的,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个团队,甚至可以是某件事。在榜样引导中,要注意树立正确导向,让榜样可追可赶、可学可仿。

  引导树立正确的成就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优秀的。如果把官大官小、职级高低看做成功的唯一标准,就会使路越走越窄。一旦“晋升无望”,就会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就可能发生人生目标的逆转。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像张章宝那样坚守责任,甘于平凡,最终超越平凡。

  注重个体的人文关怀。每一名检察干警既是检察官,也是社会人,因此,要调动积极因素,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检察官消解工作压力、健康压力、生活压力,缓解职业倦怠情绪,不断调适适应能力。

  总之,检察思想政治工作要刚柔相济,既要体现制度的约束力,又要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尊重检察干警的主体地位,不断缩短心灵距离,以真正焕发出检察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