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智慧江苏 > 正文

弘扬“四敢”精神 会战谱写新篇:深化产学研合作 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3-02-18 16:51:43  |   来源:中国网·美丽苏州  |   作者:刘娟  |   责任编辑:DH020
2月15日,市委书记曹路宝专程调研在苏州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关键结合点。

弘扬“四敢”精神 会战谱写新篇:深化产学研合作 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中国网·美丽苏州讯 2月15日,市委书记曹路宝专程调研在苏州高校和科研机构,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服务保障、营造最优环境,全力支持每一所与苏州合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扩大布局、深耕发展,在新征程上不断携手开创校地协同发展新局面。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作为产学研代表,就相城、吴江两院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关键结合点。

  作为清华大学第一所面向产业应用的专业化派出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自2019年落户苏州高铁新城以来,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节能减排等重点方向,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高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端人才聚集方面硕果累累。

  在人才培育方面,搭建了由国家级人才、外国专家领衔的一支科技创新领军团队,人员总规模近百人。2022年度研究院获批省级以上人才项目9项。

  在项目研发方面,2022年度研究院授权发明专利20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81项。2022年度,研究院获批各级纵向项目14项。2022年9月,研究院作为联合体参与单位,获批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2022年5G高精度定位芯片及模组揭榜挂帅项目。

  在企业孵化方面,2022年度,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孵化企业华研慧声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当前,在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的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埋头钻研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对车路协同平台相关内容进行调整部署。而在距离3公里的金科酒店,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院士专家、行业学会负责人等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研究热点领域以及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科技研发、人才培育、成果转化方面动作频频、成果显著。

  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发展并不是个例,是苏州高铁新城产学研合作的生动缩影。近些年,苏州高铁新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产业集群迈上融合发展新高度。

  当前,苏州高铁新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30余项产学研合作,共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同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目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4家、省级孵化器13家、市级孵化器17家。

弘扬“四敢”精神 会战谱写新篇:深化产学研合作 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以产业促进协同创新

  苏州高铁新城深度融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数字金融、先进材料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引进创新企业、全国总部,利用集群发展优势,实现与高校院所的精准对接。以材料领域为例,截至目前,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携手共建了6家研究所(研发公司),引进一批高端研发公司,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让创新成果在本土产业化。

  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案例: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江苏集萃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江苏集萃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江苏集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江苏集萃托普索清洁能源研发有限公司、江苏集萃苏科思科技有限公司。

  加大人才引育,强化创新要素支撑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源泉,围绕重点领域,苏州高铁新城出政策、强引育,不断培育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优化创业氛围,强化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当前,针对各个领域的人才制定细化政策,配套涵盖了产业、人才、居住、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产才政策,在落户补贴、研发补贴、平台运营、人才引育、项目申报、场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让人才活力带动城市发展活力。

  截至2022年底,人才资源总量达3.4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9000人。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3人;获评省“双创团队”2个、“双创人才”14人;获评市姑苏重大创新团队2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6人;获评相城区科技领军人才113人、团队6个。

  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

  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和落地,强化产学研合作的空间支撑,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当前,高水平打造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内,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产学研项目平台接连落户,并取得了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已成为材料领域国家重大项目的承接平台,研究院仪器设备和表征技术开发项目研发总监马毅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22年研究院研发成功的一款工业CT设备,可以清楚地看到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内部缺陷的演变过程,为企业的研发提供非常直接的证据。

  “过去,进口一台工业CT设备动辄上千万元,研究院团队集结苏州及周边相关企业的力量,成功实现国产替代,供应商在方圆50公里范围内,方便现场探讨,设备响应就会非常快。”基于产学研合作,一批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正在这里被逐个击破。

  今年,苏州高铁新城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指出,要依托苏州实验室、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CCF等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高端资源集聚等方面的优势,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生态,打造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基地,探索更多技术产业化、商业化路径,建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高地。

  在载体建设方面,加快建设百万方总部经济园,作为已上市或拟上市公司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载体,增强产业整合和集聚能力,构筑高能级产业载体新高地。

  这些实在可行的举措,也将为产学研合作增添动能,吸引更高质量的合作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并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高效转化。

  未来苏州高铁新城将继续拓展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强化载体建设,搭建专业平台,完善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集群更高质量发展。(文/刘娟 图/高铁萱)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