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沭阳 > 正文

沭阳胡集镇做好统战工作特色文章

发布时间:2019-08-14 14:22:40  |   来源:中国江苏网  |   作者:孙含笑 范青柏  |   责任编辑:许蓉
近年来,沭阳县胡集镇高度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重点,坚持立足实际、体现特色,让统战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沭阳县胡集镇高度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重点,坚持立足实际、体现特色,让统战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强化服务,发挥统战功能。镇统战部门积极围绕产业调整、人居环境、农房改善、土地增减挂钩、社会稳定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服务非公企业为经济统战着力点,解决他们在用工、用地、资金、水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50多件。同时积极协调综治、信访、城管、文广中心、公安等部门共同深入聚会点进行平安场所检查,进行正面引导,要求信众杜绝外部渗透和不安全因素的干扰,促进和谐。

  找准贫困着力点,助农民增收致富。镇统战部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引领和帮助扶贫村和扶贫对象搞好产业对接和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中药材、大棚蔬菜、鸡米、鲜切花种植等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家底子厚起来。华光村先后流转土地1500亩,招引农业项目4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解决当地用工200余人。胡集居委会鲜切花基地占地面积500亩,可实现年亩30000--50000元,用工300余人,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脱贫致富。同时鼓励祁圩瓜蒌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祁圩村农民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安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0余人,增加了贫困户经济收入。华长村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刘爱萍积极带领周边群众种植鸡米,为农业调整起到带动作用,增加了农民收入。在镇统战部门指导下,华长村党支部书记华艳和招引高效农业项目5个,流转土地1700余亩。

  目前,该村已形成247亩辣根种植、500多亩的莲藕种植、100多亩的水蛭养殖、500多亩鸡米、100多亩的瓜蒌种植的“五大大特色”农业。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带动500多名了群众就业致富,同时也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特别是他2016年从市委学习支书领头调结构以来,本人带头搞莲藕龙虾套养317亩,和邻村形成了2000多亩连片的高效农业种植区。截止目前,全镇6家合作社和企业与8个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实现300余人就业。

  发挥统战优势,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及公益活动。开华大院拥有比较专业的各类人才数十人,镇统战部门联合胡集居委会王开华老人,有序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及公益活动。多次特邀县内外数十位知名书画家和本镇书画爱好者自带作品或现场创作,择优展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展出抗战图片70余幅,抗战题材书法作品40余幅;举办周桂林老先生个人书展,并特别推出周老用小楷抄写的古典12部名著1000余万字的书法作品;开展春节送春联活动,现场书写并无偿送出春联2000余副;组织参加县举办的庆祝建党95周年、天能集团3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以及“邮政储蓄杯”等书法比赛,入选作品30余件在“花乡大地”第5期出版发行;组织少儿辅导班学生参加县少儿书法大赛,9岁少儿赵雅菲荣获三等奖。诗词协会定期开展研讨、创作与交流活动,2015年创办诗刊《古月新吟》,每年4期,至目前已出版7期,刊出诗词作品600余篇。

  积极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组织创作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小城镇建设、社会公德、敬老爱老、扶贫救助等切合时政、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内容的不同表演形式的文艺作品,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统战政策等,在全镇或周边乡镇巡回演出。大院还两次邀请县剧团部分演员和沭阳崇孝院剧团来胡集演出;多次组织精品节目,参加县戏曲、歌舞调演比赛和镇节日文化娱乐活动。并联系几位老教师积极筹备编写培训教材对学生们进行书法、绘画、声乐、器乐、戏曲培训与指导,让留守家中的小学生从枯燥的寒暑假生活中解脱出来,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使其在娱乐中增知识、长见识,让学校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同时少儿辅导站每周两次为本镇留守儿童无偿提供各类辅导活动,寒暑假举办免费辅导班,聘请专业老师教授国学、书画以及音乐舞蹈等,共举办12期,辅导少儿学员600余人,组织向家长汇报演出和展示活动5次,颁发奖品60余件,2016至2018年组织两次培训学员暑期夏令营活动。

  挖掘乡村文化元素,为乡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胡集镇新集村距离集镇10余公里,西靠淮沭河,南与泗阳县庄圩乡接壤,全村610户2780口人,得知这里的村民喜爱广场舞,镇统战部门和镇文广中心派专人精心组织指导,让村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

  在夏天晚上7:30分、冬天6:30分,新集村广场舞准时开跳。”跳舞的人群中有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七八十岁的老者,跟着旋律与节奏,他们迈开步伐,伸开双臂,动作协调一致,规范大方,就连七八十岁的老者也跳得有模有样。伴随着乐曲欢快的节奏,他们时而趋步辗转,时而跨腿踏步,不断变换着舞姿,动作悠闲而熟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广场舞暂停休息时,他们又换一换形式,先是来一段新集锣鼓,别看这班人年龄偏大,可他们都是几十年的文艺爱好者,敲起锣鼓来,浑身都是劲。接着,来几个独唱和合唱,年龄大的唱学习《焦裕禄》等革命红歌,年轻的唱《红梅赞》、《母亲》等人们熟悉的民歌或流行歌曲。虽然他们演唱的水平不是很专业,但他们都是本地人,听起来感到格外的甜美动听,也感到特别的亲切与舒心。每天晚上的新集,人们激动、兴奋,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文化氛围如此浓厚,令人赞叹,叫人羡慕,同时也叫人流连忘返。

  领头创办广场舞的蒋晓东说:“广场舞是从2013自发创办的,购置投影仪、电视机、卡拉OK、锣鼓、等设备近4万元。”该村支部书记桑新德自豪地说:“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集体舞蹈,以其简单易学、节奏欢快,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充满活力的广场舞,让农村夜晚不再寂静。村民们通过跳舞加强沟通,增进家庭内部、邻里之间感情,村风民风也更加和谐。以前那种邻里纠纷不断、没事看纸牌、打麻将等的陋习也都没有了。这都与镇里统战部门和文广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镇统战部门还赴黄庄村淮海戏、胡集居委会的锣鼓进行指导排演,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好人好事等,每逢节日,为全镇5.6万名群众送去文化精神食粮。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