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泗洪 > 正文

江苏泗洪改善居住造“饭碗” 让低收入户安居又乐业

发布时间:2019-08-16 09:42:27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徐明泽  |   责任编辑:许蓉
佘建华的来料加工小作坊创办两年多,一半以上的用工为低收入家庭户,49岁的孙翠娥便是其中一位。孙翠娥一家四口,两个孩子,大的残疾、小的上学,全家收入就靠种5亩多地。“现在住得挺

  8月初,宿迁泗洪县曹庙乡瓦庙村东湖家园小区佘建华家一派忙碌,十多位四五十岁的妇女正在这里加工起步电机线。

  佘建华的来料加工小作坊创办两年多,一半以上的用工为低收入家庭户,49岁的孙翠娥便是其中一位。孙翠娥一家四口,两个孩子,大的残疾、小的上学,全家收入就靠种5亩多地。“现在住得挺好,16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就是收入来源少,村里挺照顾,两年前介绍我到这个加工点做活,每天能赚五六十块钱。”孙翠娥告诉记者。

  “孙翠娥这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只要愿意,就能在村里找到活干。”瓦庙村党支部书记蔡劲松介绍,村里一直想办法让村民们有活干有钱赚。在东湖家园小区南侧,村里专门规划建设产业园,目前已入驻纺织、电子等项目13个,吸纳230多位村民就业,其中48户低收入户,年均增收1.8万元。

  东湖家园小区西侧,是一望无际的藕塘,54岁的村民张绍祥每天驾着小船,在碧绿的荷田间收捕小龙虾。

  张绍祥是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老伴因病去世,欠下不少外债。随着年纪增长,靠在外打工维持生活也愈发艰难。两年前,他回到家乡,在村干部的帮扶下,在家附近的荷之韵藕虾共作基地打工。“一天收入80元左右,1个月2000元出头。”张绍祥说,家里还有2亩多地,以每亩850元的价格流转给藕虾共作基地,加上镇里的扶持,年底将实现脱贫。

  藕虾共作基地负责人朱守兵告诉记者,基地近3000亩,2016年承包以来,镇里经常在基地培训贫困户藕虾共作技术,对于掌握一定技术、有创业激情的贫困户,基地还免费提供藕苗,并可赊购龙虾苗。

  瓦庙村贫困户刘佩华从事藕虾共作两年多,不仅脱了贫,还奔向小康。“以前,靠打工赚的那点钱,根本不够花。”刘佩华说,2016年,村里为荷之韵藕虾基地流转土地,他也承包了64亩。“找亲友借了些钱,镇里又帮办扶贫贷款,第一年就获得20多万元纯利润,还清了欠账,成功脱贫。去年挣了50多万元,给儿子买了两台无人机喷洒农药,一天能挣千把块。”

  “农村还得靠土里‘刨金’。”蔡劲松介绍,全村现有7859亩耕地,一半以上搞藕虾、稻虾共作,吸纳180余人务工,其中低收入农户17人。同时,鼓励支持勤恳能干的贫困户自主创业。这样,不仅能让他们自己脱贫,还可带动周边人脱贫奔小康。全村已有10户低收入户从事稻藕虾种养600亩。

  200多栋二层小楼整齐排列,门前的小菜园瓜果飘香,小公园碧水、垂柳、亭台,是村民休憩唠嗑的好地方,小区通信管道、卫生室、幼儿园等“五通八有”,这就是瓦庙村的集中居住点。

  “这片集中居住区建于2016年,原来这里都是破破烂烂的小瓦房,甚至还有土房。”蔡劲松告诉记者,当时将村庄全部拆迁,原地安置,采取宅基地补一些、村民掏一些、贷款扶持一些,除了部分进城入镇的,全村剩余的221户农户全部住进集中区,其中47户低收入户的水电费、物业费全部减免。

  “十三五”以来,泗洪县为农村贫困人口定制帮扶措施,突出产业化带动,依托各类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实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脱贫目标。截至去年底,泗洪累计有2.01万户、6.98万人脱贫。其中仅乡镇工业和“三来一加”项目,就带动1.5万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112个千亩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带动32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全县农房改善搬迁的20134户农户中,涉及四类重点群体达4144户。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