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洪泽湖,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
这是一片“绿海”,一望无垠,青翠欲滴。稠密的芦苇,叶子婆娑作响。翠绿的荷田,荷叶如伞,荷花怒放,莲蓬点点。茂密的青草,聆听着风的号令,舞姿多彩。当然,最有趣的当数鸟儿了,白鹭嬉戏,湖鸥竞翔,一些不知名的小鸟深藏不露,悦耳动听的歌儿在“青纱帐”中荡漾……
“就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7月20日,宿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李爱民介绍说,“那时,洪泽湖泗洪县水域,绝大部分都是围网密布,不是养鱼就是养蟹。虽然我们腰包鼓起来了,但环境变差了……”
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宿迁市泗洪县,拥有洪泽湖40%的水面,湖岸线长196公里,在沿湖六县区中,面积最大、沿湖岸线最长。
生态绿色既是宿迁泗洪的底色,也是宿迁泗洪的特色。宿迁市泗洪县从湿地保护区建设着手,先后编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规划》等;实施勘界立标工程,实地明确保护区边界线,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先后建成多个管护站。根据相关规划,该县县乡联动,有计划地实施退养工程。同时,同步在退出养殖的水面种植了荻草、荷藕、芦苇、野菱、芡实等水生植物,建设水上“生态牧场”。洪泽湖的生态功能区逐年“长大”。2001年11月,宿迁泗洪洪泽湖湿地面积仅有35万亩,如今已经扩大到75万亩。截至目前,该县洪泽湖水面退养面积达20多万亩,建成“生态牧场”13.85万亩。
泛舟洪泽湖,荷花、菱角、芦苇、蒲草……这些水生植物自成一片,各成一景。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养眼,还有效地净化了水质。湿地上下游监测点的报告显示,10多公里外上游的四、五类水,经过湿地净化后,到下游就变为三类水。宿迁市泗洪县主政者认为,要恢复洪泽湖生态多样性,仅让水面有花有草远远不够,还要让水里的动物游起来、多起来。该县连续多年组织沿湖各乡镇在洪泽湖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今年以来,就放流花白鲢、草鱼、鳜鱼、泥鳅等近477万尾,河蟹101.92万只,螺蛳、河蚌近60万公斤。
打造清纯洪泽湖,宿迁市泗洪县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针对有7条流域性河道从泗洪县穿境而过汇入洪泽湖,投资数亿元建镇村污水处理厂(站),实现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有效遏制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宿迁市泗洪县倾力呵护,洪泽湖则尽情回馈。如今,洪泽湖水质常年保持在2类至3类,已是满湖碧水。泗洪洪泽湖湿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氧离子多达两万个至5万个。而在大中城市闹市区,负氧离子仅有几百个。
数据显示,75万亩的洪泽湖湿地,孕育着300余种形态各异的水生植物,152种底栖动物,67种淡水鱼类。
环境变好了,自有鸟来栖。如今,保护区内鸟类由原来的194种增加到目前的201种。
在湿地保护区之外继续从事捕捞的渔民孙长林提及“搬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以前,一天忙碌不停捕捞鱼虾最多只有几十斤。现在,由于环境保护好,鱼虾有了天然生长场所,不但数量多,而且个头大……”
其实,洪泽湖水清景美的背后,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成效: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正因为如此,宿迁市泗洪县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13个“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之一。
宿迁市泗洪县仍在持续发力,精心呵护“一湖碧水半湖景”,让水清美景常在,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许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