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唐代沉船在被考古人员发现近半个世纪后,不经意间蹿红网络、变身“网红”,通过各门户网站、“学习平台”成功进入了全国人民视线,被无数网友关注并转发点赞。6月18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如皋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了解到此事背后的详情。
“所谓‘唐船’,顾名思义就是唐代船只。在这张拍摄于1973年的黑白老照片上,我们可见不少村民站在河岸上俯看淤泥中一艘古船。古船上虽然不少木板都已残破但架构完好,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如皋‘唐船’。此船长17.32米、宽2.58米、深1.6米,船内有9个完备的水密舱,这也是现在发现的沉船中,世界上最早的水密舱实例。”6月18日下午,如皋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工作人员说,如皋惊现“唐船”,始于一场意外。1973年6月,一位杨姓村民在当时的如皋县蒲西公社、今如皋市白蒲镇马港河东侧摸河蚌时,从淤泥里摸出一块木板。他本想将木板带回去做柴火,没想到此后又在河里发现许多类似木板。村民觉得很奇怪,就告诉了社区干部,社区获知后判断这可能是文物并层层上报,惊动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最终,由省博物院下派的一支科考队在村民协助下,将这艘沉船成功挖掘出来。
如皋“唐船”一经发现,就在国内外考古界引发巨大反响,它反映了早在公元7世纪中国人就能驾着船舶乘风破浪,开展远洋贸易。而在舱内发现的日用陶器、唐高祖武德年间铸造的开元通宝铜钱等,也对研究我国唐代经济状况、技术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如皋市档案馆建立60周年,馆内工作人员将如皋“唐船”的发现经过和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发到网上,引起学习强国平台关注并予以转载,由此,如皋“唐船”再次进入全国人民视线;长寿之乡如皋作为“唐船”的发现地,也因该船的意外走红而广受国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