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如皋 > 正文

如皋:绿色发展 勇攀美丽中国新“皋”度

发布时间:2019-03-11 08:59:52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李汝贤 王建华 陈晓岚  |   责任编辑:许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党的十九大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省委书记娄勤俭描绘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美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党的十九大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省委书记娄勤俭描绘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美好图景——碧波荡漾、青山朗润,老街雨巷、丝竹悠扬,10万平方公里的鱼米之乡展现出“最靓颜值”。

  千年古城如皋,是一个历史风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如何实现经济上行与生态向好有机统一?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表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顺应省委、省政府城乡建设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发展“含金量”与生态建设“含绿量”同步提升,追求“实力城市”与“宜居城市”并进共赢,彰显“天更蓝、林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如皋景象。

  如皋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8月底,如皋成功跻身全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奖补城市,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示范试点县(市)之一。

  筑就绿色风景,展现“最靓颜值”

  去年9月29日,“飞阅古韵雉水、品味长寿如皋”全国晚报无人机摄影联盟大型航拍活动在如皋开镜,来自全国各地的“空中摄影家们”借助“上帝的视角”俯瞰江海大地生态之美,记录下古城画卷上一个个惊艳的瞬间。金岛生态园、长寿旅游度假区、龙游湖生态公园、水绘园、东大街……70多名全国知名媒体老总以及“飞手大咖”大呼:“如皋,太美了!”

  尊重自然条件和城市基础,如皋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大手笔实施环境保护、提质升级、绿色发展“三大工程”,做美大小游园、做活文化传承、做靓旅游景区、做足城市特色。如皋市住建局局长苏强说,“扬秀美特色,展古城风貌,显文化魅力,塑绿杨城郭,建美丽乡村,不仅让老百姓看得见清水、望得见绿荫、记得住乡愁,更要让游客摸得到历史文化脉搏、享受到‘诗和远方’的美好。”

  水是城市流动的韵律。近年来,如皋抓住“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三个关键,着力打造亲水城市。从疏通城市水系入手,坚决制止开发建设中“填河造地”现象,开挖“断头河”、死水河,形成河网密布、集中连片、动态平衡的水循环。从提升水环境入手,对湖、河进行高标准整治,通过引入清水、清淤疏浚等系列措施,维护良好的水生态。从打响古城河品牌入手,开展河道美化和沿岸旧房改造,整理古城河沿线的文物古迹、建筑街巷等人文资源,建成古城河风光带。

  绿色是城市的底色。作为国家级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如皋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建设、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建设,着力打造“种类丰富、配栽合理、造型雅致、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生态和谐”的植物群落和园林绿地系统。43个小游园全面开花,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

  “以水引绿、以绿护水”,如皋率先修复性建设的龙游河生态公园,恢复新增水体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及亚乔木类120多种、灌木类100多种、宿根类60多种、草本类30多种,“荒地”变成了“绿地”,“死水”变成“活水”,坡绿水清,线畅景美。

  龙游河的精彩蝶变,仅是如皋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的一个优美音符。保护生态,营造绿色,充分展示如皋景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浪漫、文的厚重和城的大气,为世人呈现动人心魄的诗情画意。

  树立“双绿”标杆,释放生态红利

  水清岸绿,蓝天白云,是如皋的常态。绿色生态宜居的理念,已渗透到如皋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海绵城市”、低碳出行、“绿色建筑”等绿色基因,正蓄势爆发式“裂变”。

  2016年,如皋成为苏中、苏北唯一的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如皋市住建局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先行先试,不断书写海绵城市建设新篇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创新建设多处“雨水花园”,利用下凹式绿地,收集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源。相关专家认为,如皋的“海绵城市”系统,在给“钢筋水泥森林”“调峰错谷”“减压增色”的同时,还为生态“溶解”城市的理念添加着形象的注脚,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在绿色生活的跑道上,如皋应急谋远,蹄疾步稳。去年6月11日,由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与青年汽车集团共同研发生产的3辆氢燃料电池大巴,成功交付如皋星星公交投入运营,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绿色出行体验。此次交付的3辆氢燃料电池大巴首开全国县级城市氢能公交运营先河。“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低碳出行模式,在如皋城乡蓬勃兴起。

  务实重行、担当作为,如皋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先后出台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以及绿色建筑与墙改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将绿色建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内容。从2016年起,如皋将绿色建筑星级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及规划要点,并在后续环节进行全程把控;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该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引导资金,对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低能耗建筑项目进行奖补,把政策的“生态红利”转化为绿色的“发展优势”和“富民资源”。

  走进南通汉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大型自动化机器自行运作。该企业300多名员工中,有40多名是研发设计人员,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10%,通过技术创新,正加速迈向工业4.0。公司董事长章明锋兴奋地说,“装备式建筑更加标准化,既节材节能节水,又减少噪声,很少产生建筑垃圾,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至3倍,因此深受建筑企业欢迎。眼下,公司生产的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的PC构件、固定模台、钢模具等产品供不应求。”

  加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绿色建筑”风生水起。近几年来,如皋实施的10项工程跻身“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获得标识项目面积累计超过90万平方米,民用建筑执行二星级以上标准。2个大型装配式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4个项目成功入选2017年度江苏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正在推动的南通如港建材是苏中、苏北地区最高水准的新型隧道窑项目,着力培育的南通汉府建筑新材料跻身华东地区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的中南熙悦房产成为长江以北县级城市中先行先试的装配式商品房开发项目。

  加速绿色崛起,书写“美丽答卷”

  金秋时节,草木繁盛,百花竞妍。国家级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氢风”扑面,好戏连台。去年9月21日,中国首座特色“氢能小镇”控制性规划方案和氢能产业园规划评审会同时举行。去年10月23日,第三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在这里开幕。源源不断注入的“氢”能源,为如皋争当全省“一龙头、三先锋”提供不竭动能。一个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群正加速崛起,引领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首个氢能之都。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鼎力打造新动能的成功实践,正是如皋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我们始终把做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底色,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空间格局、现代产业体系、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让如皋绿地常在、清水长流、蓝天永驻。”如皋市市长何益军说。

  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守与创新,使如皋形成了生态治理与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在如皋市益寿路改造提升工程现场,虽然各类工程机械决战正酣,然而整个工地既无建筑垃圾,也无震耳之声。据施工人员介绍,该工程为如皋市水泥砼路面改造试点项目,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白改黑。此技术不仅振动影响小、施工范围大、施工效率高,而且噪声低、不扰民,同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共振术”,成为建设美丽如皋的生动注脚。

  产业迈向“高精尖”,环境实现绿净美,如皋推进生态文明助力绿色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这三张“城市名片”越来越靓;2017年,在苏中、苏北地区县级市中率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国当年唯一上榜的县级城市;去年又跻身省级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奖补城市,在“双绿方式”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借助于省级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奖补城市这一平台,如皋着力推动思想大解放,加快实现绿色大转型,让高质量的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互促共进。围绕“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突出资源整合,建成高品质集聚示范区,做大做优“绿色建筑+”试验田,在绿色校园、节能率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健康建筑、绿色智慧养老、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互联网+”绿色运维示范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度探索普适性的建设经验,着力形成多样化的推进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双绿方式”发展提供“如皋方案”,贡献“如皋力量”。

  一系列“双绿方式”的实施,为如皋人民创造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现在,如皋生态环境的优势更加明显,绿色崛起的基础更加巩固,美丽画卷的色彩更加斑斓。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