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常态、新形势下,沛县人才工作聚焦新的定位、聚力新的作为,逐步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沛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新动能。
聚焦“新定位” 瞄准新目标
当前,各地人才政策力度空前,区域之间的人才竞争愈加激烈。敢于解放思想、善于解放思想,能够把人才工作放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量、审视和谋划,那么人才工作就能以更高的思路、更高的境界、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格局,来推动区域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沛县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意见》等系列人才新政,从人才集聚、平台搭建、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30条含金量高、突破力度大的具体措施。政策贵在落实。沛县既构建起统筹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又不断强化人才工作者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好人才的“店小二”,最大程度地释放人才政策红利。
聚焦“新定位” 谋划新平台
实现人才工作的新目标,离不开新载体、新平台的谋划和建设。沛县坚持把人才载体建设作为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特色、灵活、多样的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加快推进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区一园一中心”创建工作,打造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加强与人才机构合作,构建国际人才引进新模式,积极推进“淮海经济区(沛县)诺贝尔奖获得者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际高水准创新资源集聚沛县。在科技创业园建设“人才科技之家”,打造集人才政策发布、人才项目路演、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推介于一体的人才科技活动阵地。积极培育、鼓励企业创建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和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对首次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万元的现金奖励。充分发挥省科技镇长团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集聚派出高校的智力资源。积极举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周”“顶尖人才智汇论坛”等活动,努力把“智慧沛县 创业龙城”人才工作品牌打造成面向国内外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
聚焦“新定位” 抓实新举措
实践证明,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可以落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可以衍生发展一个产业。沛县着力在深化产才融合上下功夫,引进李树深院士和王恩哥院士团队开展智能芯片、红外探测研发制造,正向引领沛县芯片产业扬帆起航;支持领军人才董明博士持续创业,碳纳米材料产业和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形成较大规模;省市“双创”人才孟婥教授研发的“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恒辉编织机械成为亚洲最大的编织机械生产厂商。沛县在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的同时,同步建立“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工作机制,打造高端人才“朋友圈”,形成“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带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增长点”的链式裂变效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沛县在抢抓人才工作机遇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大胆引进光伏光电、轻量化新型铝材、纺织新材料等6大产业重点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科研立项、创投融资、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增强高层次人才引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掘与中国矿业大学这个身边“富矿”的合作潜力,明确专人深化与矿大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技术转移转化、科创平台载体建设等多方面市校合作交流,陆续达成多个合作签约项目。
聚焦“新定位” 搞好“心”服务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沛县始终以构建徐济区域间最优的人才工作社会环境为己任,着重在生活服务、人文关怀、制度措施等各方面下功夫,把人才工作重点从过去注重人才短期政策制定,转变到有利于人才长期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设上来,从人才工作的“前台”管理走向“后台”服务,做到思维转向、角色转变、定位转型。完善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效较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人才流失的单位进行问责,凝聚人才工作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各层次人才的人文关怀,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工作机制建设,把人才的成长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为各类人才提供“管家式”服务。对于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个性化合理需求,做到有求必应,全力以赴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真正安心创新、专心创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创新者的时代,是追梦人的时代,这也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沛县正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聚焦人才工作新定位,聚力招才引智新作为,锐意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工作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