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起,落花无数。连日来,与圈粉无数的市区花墙路相比,南通人民路、濠东路等多条城市道路上的“梧桐”带给人们的不是“花瓣雨”的浪漫,有的却只是让人不堪其扰、避之唯恐不及的“毛毛”。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区人民路看到,每一阵风过,“梧桐”飞絮便纷纷扬扬直落下来,未及时做好防护的路人只得屏息眯眼通过。路面虽几经清扫,转眼又积下厚厚一层。环卫工张大姐说,最近几天,“毛毛”尤其多,她和同事负责的数百米路段,一个上午清扫的“毛毛”就能装满五六个大大的垃圾桶。
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南通博物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曹玉星说,市民通常所说的“梧桐”因叶片呈掌状,有大型的裂片,看起来很像我国本土所产的锦葵科的梧桐而得“梧桐”俗名。此“梧桐”实为悬铃木,按球形果簇多少又分“法桐”“英桐”“美桐”等品种,与人们常说的“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的“梧桐”完全是不同的树种,因而将其统称为洋梧桐更为准确些。每年春天,成熟后的果簇便像蒲公英一样播种“后代”,漫天飞絮无论是撞入眼睛、口鼻,还是沾染皮肤都会引发强烈不适甚至引发过敏反应,成为人见人“厌”的“毛毛”。
曹玉星说,如果不考虑飞絮,悬铃木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行道树种。其生长快、树荫浓、抗性好、耐修剪、抗烟尘等特点极为突出,因而在北半球被广泛栽种并成为世界四大行道树之一。南京街头的高大“梧桐”一直被南京人引以为傲,但“春天的烦恼”也同样困扰着这座城市。他透露,国内几所林业科研机构多年前就针对此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只能育出少果悬铃木,但完全无果(不育)悬铃木尚未获得科研突破。将那些带果的枝或是当年生枝条剪掉,依然是目前“治”悬铃木飞絮最实用的方式,但对分布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众多的“梧桐”动“手术”,其操作难度自然不可小觑,需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