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江市西来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围绕“宜居宜业宜文宜游”新西来发展蓝图,在“一村一品”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砥砺奋进,充分发掘农业功能,积极打造示范品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具有西来特色的人文根脉引领“一村一品”建设经验。
在传承中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
厚植“一村一品”人文根脉。坚持优秀传统与时代特点相结合,融合农耕、孝廉、节庆等人文要素,在传承和创新中展现“一村一品”人文历史之美。以传统耕读文化为魂,依托农耕馆、道德碑廊、祁智书屋、刘灿铭书法馆、西来禅寺等文化实体,形成独特的西来文化;以朴素埭上人家为形,突出古韵保留、文化注入,塑造“六通一平五洁”村庄风貌;以优美田园风光为韵,依托自然肌理,美化“小桥流水人家”村落,提升田园风光品质。封家村五圩埭利用家家户户种植果树的传统和经验,常年种植枣、梨、枇杷、柿子、石榴等果树,同时巧妙利用废弃轮胎变废为宝,打造轮胎花坛景观,呈现“果树飘香、绿意环绕”的田园风光。
彰显“一村一品”风土个性。立足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名、特、优、稀产品比较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征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挖掘原料特色,将具有出产环境比较优势的原料加工品作为主导产品。龙华村依托夏仕港沿线良好的长江水质,将出产品质较高的蚬子作为原料,以该村特色食品——蚬子馄饨为突破口,注册“龙华牌”蚬子馄饨商标,成立龙华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拓展“龙华牌”系列农产品。挖掘工艺特色,将具有历史传承比较优势的非遗产品作为主导产品。西来村张德兴酱菜坊,传承百年加工手艺,注重产品包装和品牌建设,主打产品“张德兴生姜片”远销全国各地,凭借过硬质量和口碑,入选靖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挖掘资源特色,将具有龙头企业带动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作为主导产品。敦义村借助村域内龙头企业江苏骥洋食品的知名商标,带动绿色优质大米——金南凤品牌创建,同时依托骥洋公司专业技术、销售平台,提升产品品质,开拓销售市场。挖掘生态特色,将具有景观象征比较优势的手工艺品作为主导产品。丰产村以千亩中山杉景观为基础,采选品种多样、形态各异的中山杉叶,运用精巧装饰设计制作挂件、标本画等旅游纪念品,带动原料开采、包装生产、产品运输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挖掘服务特色,将具有电商平台比较优势的组合农产品作为主导产品。桐村村集成村域内优质大米、蔬菜、水蜜桃、草鸡蛋等主要农产品,成立靖江市桐邑农产品销售中心,注册“梧桐苑”商标,构建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包装贴标,开发运营专业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优化“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积极开发以节庆、民俗、景观文化为主的“农游合一”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丰富农村生活,优化产业布局。开发以节庆文化为主的休闲游。泥桥村依托靖江最大的水蜜桃种植基地——御桃园资源优势,打造“桃花节”文化旅游精品,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开展汉服节、文体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御桃园成为周边县市春季赏花的重要旅游景点,高峰期日均吸引近万名游客慕名而至。开发以民俗文化为主的度假游。丰产村联合村域老百姓自家菜园开发采摘农业,整合观光采摘、垂钓休闲、农家餐饮、生活体验(种时蔬、烧土灶、投喂家禽等)功能,将10户“优秀家庭”作为民居民宿试点,大力推广民居民宿,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乡村一景,全面带动林业、渔业、餐饮业发展。开发以景观文化为主的观光游。丰产村借助二级河道沿岸丰富资源与环境优势,形成千亩中山杉培育规模,打造绿色“杉林小道”景观,以林木、河湖、建筑等风光吸引大量游客,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于一体,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散发“一村一品”精神魅力。通过村民自治和引导德治,培树模范榜样,弘扬新风正气,为“一村一品”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村规民约倡导文明生活。村风村训弘扬传统美德。义兴村提炼“崇文尚义,兴村旺业”口号,朗朗上口、富有内涵,寓意崇尚文化,秉承以文育人,倡导道德仁义,以乡风文明推进传统道德文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村居模范带动争先创优。封家村举办“最美庭院”拍照留影评比活动,公开展示24户模范庭院,在全村掀起争当“最美庭院”的文明新风,让美丽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自然成为风景。村务服务展现为民情怀。永胜村实行“村务保姆”服务,积极入户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将入户走访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实践中亮出乡村振兴新名片
政府引导,规划先行。西来镇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资源整合、示范推广作用,制定《“一村一品”品牌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指导各村制订“一村一品”实施计划,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做好与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结合,综合考虑西来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定位,做深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市场主导,体现特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发展,吸引社会资本、资源投入“一村一品”。如敦义村“骥洋食品”传承缪家埭百年“羊文化”,以羊肉生意起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开发形成酱卤、泡椒、肉脯等五大系列近50种食品品类,从街头摆摊的羊肉生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食品精加工龙头企业,2018年吸引新增投资1.5亿元,打造肉脯及灌肠类制品加工生产线智能化项目,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
企业载体,提高效益。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促进村企共同发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动“一村一品”走产业致富道路。如丰产村通过与靖江市园林苗圃共建中山杉培育基地,建成育苗示范基地1100余亩,繁育推广中山杉良种,带动企业增收2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带活周边一批配套企业,促进观光旅游业发展,形成村企共建、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农民主体,深挖潜能。通过发展“一村一品”,让农民充分了解本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掌握种养技能和加工技术,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如桐村村、泥桥村针对中山杉种植养护需求,近两年组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180人次,引导农民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基地中山杉种植,在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同时,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超过300万元。
在服务中构建“一村一品”新格局
在推动“一村一品”建设过程中,西来镇立足自身、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多维推动,为“一村一品”建设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开创“一村一品”更广阔的前景。
多层次支撑,让“一村一品”建设更有力度。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要求,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涉农部门齐抓共管的发展机制。探索设立“一村一品”专项发展基金,给予项目资金补助,培植辐射效应明显的产业化示范项目。探索设立“一村一品”发展担保基金,撬动金融机构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一村一品”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发挥效益。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实用技术、职业技能进村入户。围绕主导产品发展,开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申报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经营素质。制定关于开办农村集体经济公司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开办公司开通绿色通道。制定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农村。
全方位服务,让“一村一品”建设更有温度。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科技等保障服务体系,创优服务环境,为“一村一品”建设提供服务支撑。着力扶持一批有形市场建设,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立规模产品、特色产品与大中型城市的供销关系,举办产品展销会等销售推介活动,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信息收发系统、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进电子农务等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以主导产品开发和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鼓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推广,开发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增值水平高的产业产品,提高“一村一品”的资源利用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
立体化设计,让“一村一品”建设更有深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优势资源向“一村一品”聚集,打通农村与城市的共生与循环。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种加养一条龙,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打造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一村一品”向市场要发展、要效益。完善农产品标准化指标体系,扩大标准化实施范围,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加工企业集中连片专业化生产,加快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逐步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