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000多册儿童读物、教材从海门寄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李家门小学。这批图书来自海门师范附属小学,由海门市城市管理局负责牵头,海门垃圾分类分拣中心接收到这批图书后,将书籍进行了分类整理、打包装运……据垃圾分类分拣中心负责人孙斌介绍,这是他们今年第二次向贫困地区学校寄送图书了,都是可回收物。“你看,这些书都很新,要是当废品卖了很可惜。”
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今年4月成立,目前有工作人员8人,两辆“回收车”,以及一台分拣设备。以往,人们对垃圾回收站等有一种又脏又臭的印象,但记者走进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却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干净、整洁,并且现场一点异味都没有,所有的可回收物均分门别类,划分各自区域堆放纸张、金属、织物和有害垃圾等。
“自3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分拣中心成立以来,海门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孙斌说,“以往,市民不愿意去做垃圾分类这件事,原因是他们觉得垃圾分类回收后,得不到很好的处置,没有体现再生、再利用的价值,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据了解,目前,海门共有117个垃圾分类试点,包括17个小区、46所学校、28家机关单位和26家酒店商超企业。其中,17个小区已启用智能密闭式分类设备,海盈花苑率先试行“四分类”标准。“每天,我们都会派巡检员对117个点进行回收,然后将一些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孙经理告诉记者。因为暑期学校放假的原因,7、8月份回收的量会少一些,大概一天为700公斤左右,开学了会增加。比如,新的书籍我们会进行捐赠,其它的可回收物达到一定量后由专门的资源再利用公司进行回收。
除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外,分类分拣中心还承担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引导、普及等一系列工作。“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宣传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孙斌介绍说。
此外,全市17个小区启用的智能密闭式垃圾分类设备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设备具有线上积分功能,居民在登录软件后可成为会员,每次投放可回收物后都能换取积分,而积分则能兑换一些生活用品,这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孙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