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战略,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勠力齐心,全面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持续改善。截至6月30日,我市PM2.5浓度均值降幅和优良天数比例升幅两项指标均达到省定序时考核进度。
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西南化工区化工企业搬迁。我市西南化工片区现有化工生产企业7个,全部列入搬迁或关停类,按照省要求,2020年底基本完成搬迁或关停。清江石化、安邦电化、洁丽莱已通过苏淮高新区入园评审,安邦乙烯利项目前期手续已完备,正与苏淮高新区落实项目地块,清江石化搬迁方案已上报中石化总部。积极抓好天然气供销储体系建设,提高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编制实施市、县(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规划和项目储备库建设。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根据不同环境管控单元,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实行分类、分区管控,促进精细化管理。
大力实施臭氧超标治理。为有效遏制臭氧超标,我市投入230万元委托南京大学开展VOCS源解析;着力推进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整治,10月底前,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其它燃煤锅炉全部实现特别排放限值,燃气炉实现脱硝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强力推进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汽车维修、人造板制造等行业企业全部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涂料;不间断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油气排入空中。
开展车(船)污染防治。出台《淮安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重点任务、完成时限,重型柴油货运车要求绕城行驶,重点行业企业场区主出口安装监控,在秋冬季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应急等级货运车辆限制或停止运输;发布实施《关于对主城区国三(含)标准以下柴油车辆限制交通的通告》《关于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关于划定市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上半年完成淘汰老旧车辆1990台;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引导民众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截至6月底,全市已推广完成各类新能源汽车150辆。开发船舶污染视频监控统一登陆平台和手机APP,在干线航道建设158个视频监控点位、9座AIS基站;加大老旧船舶淘汰力度,开展岸电系统建设和船舶油品使用治理;利用机动车移动式遥感检测设备,每月至少一次实施路检路查,将柴油货运车列为重点检查抽测对象。
紧盯扬尘污染治理。我市高度重视扬尘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门强力推进落实扬尘管控措施。扬尘污染是重点也是难点,且极易出现反弹,市领导多次对建筑工地暗访检查,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巡查夜查。各地抓扬尘治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很多采取覆盖、喷淋、喷雾等有效控尘抑尘措施。截至目前,市住建部门对扬尘管控不到位问题,立案处罚48起,处罚金额98万元。为做好扬尘污染整治工作,我市建立了降尘监测点“点位长”制度,由各降尘监测点所在辖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点位长”,每月通报一次各监测点位数值,每周通报一次各地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修订印发《淮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黄色、橙色、红色不同应急响应管控措施。1月下旬,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对重点行业秋冬季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排查修订;5月上旬,由各地各部门对清单进行进一步核查修订和完善。目前我市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的工业源1045个,扬尘源359个(其中建筑工地301个、道路58条),国Ⅲ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车2万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