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淮安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市委市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三农”工作硬任务的实施意见》(市委一号文件)进行解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5年以市委一号文件形式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今明两年“三农”工作思路,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十项行动,突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场硬仗,壮产业促脱贫、优环境牢基础、强党建优治理、重改革助增收,确保到2020年圆满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扩大扶贫开发成果,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严继林说,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到今年底,实现所有低收入农户脱贫,所有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三个重点片区和黄花塘革命老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帮扶县区全部达到“摘帽”标准,明年巩固提升。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是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仗”。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出台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建立市县两级领导挂钩领办示范项目制度,实施百村示范、千村齐动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培育等。此外,市级每年设立一定规模的奖补资金,对成效突出、特色凸显的示范项目予以重点倾斜。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依然是今年强调的主攻方向。一号文件聚焦把产业链条留在农村,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更加兴旺。明确提出到2020年,“三特”现代农业产业产值达35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
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啃下“硬骨头”?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明确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同时,完善财政支农服务,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真金白银投入,市财政每年分别增加安排2000万元、1000万元,用于扶持集体经济低收入村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基层打基础,坚持党建强村、依法治村、文明兴村,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到2020年,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98%、农村和谐社区达标率达95%、农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达95%、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镇(街道)占比达60%。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一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强化责任落实、工作保障、力量集成和督查推进,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