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淮安 > 正文

淮安市淮安区治贫有方 综合实力晋级全国百强

发布时间:2019-04-18 08:54:20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王健全  |   责任编辑:许蓉
日前,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刊物《学习与研究》,以《党建引领农村综合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题,面向全国推广淮安区瞄准脱贫攻坚“靶心”、探索“一点五试”乡村振兴新

  日前,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刊物《学习与研究》,以《党建引领农村综合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题,面向全国推广淮安区瞄准脱贫攻坚“靶心”、探索“一点五试”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淮安市淮安区将低收入人口如期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解决好重点片区贫困问题,锁定为全区上下勠力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从配强帮扶队伍、做活产业文章、用好监督系统等方面下真功夫,扶贫战术灵活管用,脱贫战果捷报频传。

  截至2018年底,全区11.77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16万人成功脱贫,脱贫率达70%。在这一成果助推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雄踞全市第一方阵,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

  队伍“换血” 精选“少壮军团”

  姚鹏是淮安市淮安区一名“90后”大学生村官。三年前的2016年3月,根据区委“排兵布阵”,姚鹏从朱庄村调到孙杨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那时的孙杨村,头顶的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帽子”,被列入全区基层党组织“后进村”。

  “接棒”孙杨村,姚鹏是来“救火”的。到任后,姚鹏迅速下出“三招棋”:建服务中心,组织村“两委”换届;搞增收工程,上马天翼鸽业项目;修桥筑路,改善民生。三招一出,招无虚发。9个月后,孙杨村实现集体增收24万元,一举甩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全村114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也全部斩断了“穷根”。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对思维僵化、缺招数、守摊子的村干部队伍进行“换血”,选派大学生村官、新入职公务员、乡科级后备干部等“少壮派”,充实到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中挑大梁,是淮安市淮安区脱贫攻坚采用的一套“技战术”。

  淮安市淮安区已累计优选25名乡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重点镇(街道)“扶贫专干”,37名大学生村官和新入职“90后”公务员走上省、市定经济薄弱村“扶贫书记(主任)”岗位,帮助经济薄弱村建强组织、理清思路、选好产业,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引领力。

  在“少壮军团”带领下,淮安市淮安区37个经济薄弱村有30个摘掉了“穷帽子”。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多年“交白卷”的流均镇合心村,去年不仅还掉了60多万元外债,还盈余30多万元,并首次在全区“百面红旗”评选中夺旗。村里通过与区人社部门合作实施的技能培训进村项目,已帮助46名低收入村民解决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项目“造血” 巧用“炮兵战术”

  与孙杨村同一年实现脱贫的石塘村,原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86户,每年可获得省精准扶贫资金54万元。“村里在甩掉省定经济薄弱村‘帽子’之前,对这笔精准扶贫资金一般都是按人头和标准,直接发给低收入户,结果是年复一年,低收入户依然守穷度日。”村党总支书记郑忠明说。

  上述做法,无异于“撒胡椒面”。对此,区扶贫办果断校准航向,变“撒胡椒面”为“握指成拳”,采取“集中火力、精准突破”的“炮兵战术”,以项目为载体,激活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运用“炮兵战术”后,石塘村去年统筹精准扶贫资金、挂钩帮扶单位提供的帮扶资金,实行“化零为整”,相继上马光伏发电板、天翼鸽业、生猪养殖基地、标准化厂房等项目,不仅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问题,村民、村集体还可按比例获得收益,项目收益率保持在9%左右。“光伏发电板项目一年就给村集体增收10万元。”郑忠明高兴地说,去年,石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86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有76户脱贫。

  “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在这一理念下,淮安市淮安区整合全区各类脱贫帮扶资金,重点实施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和高标准厂房等优质扶贫项目,每年可为全区22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村均实现10万元集体收入,带动1.3万余名低收入农户增收。淮安市淮安区以顺河、苏嘴两个镇列入省重点“六大片区”连片开发范畴为契机,编制总投资达43.17亿元的53个帮扶项目,目前已实施34个。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淮安区规范整合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产业扶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五项农村改革试点的近2800万元资金,在全区选定6个村进行试点,开展“耕、种、防、收”全程服务,探索“党建引领、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扶贫模式。去年,试点工作累计为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带动300多名低收入农户增收,帮助600多名低收入人口实现就业。

  平台“清淤” 淬炼“钢筋铁骨”

  2016年,原建淮乡许王村党总支书记华某等三名村干部,在申报本村低收入户过程中,明知故犯优亲厚友,区纪委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大数据中比对后很快发现个中“猫腻”,华某等3人最终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近两年来,淮安市淮安区充分发挥“阳光扶贫”系统先行先试的平台优势,着力于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过程监管。

  “面对面”识别,给百姓一个明示。按照“两公告两比对四公示”“五签字五确认”工作程序和要求,借助“阳光扶贫”平台系统,逐一核对甄别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信息。同时,及时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国扶网系统,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点对点”查询,给百姓一个明白。建立完善区级“阳光扶贫”咨询中心、15个镇级“阳光扶贫”服务窗口和37个经济薄弱村“阳光扶贫”工作站,配备自助查询终端,坚持线上监督与线下检查相结合,发挥系统大数据功能,确保脱贫过程真实可控。

  “一对一”帮扶,给百姓一盏明灯。依托“阳光扶贫”系统平台,落实全区9589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2931户低收入农户,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三精准”。建立经济薄弱村联动帮扶组和项目帮扶组,区四套班子32名成员、区直3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与10个镇(街道)三套班子成员,联合挂钩帮扶37个经济薄弱村,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王健全 王正道 杜勇清 黄 洁 郭彦钊)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