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经济 > 经济观察 > 正文

安徽利辛:“秸秆变肉”“牛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15 16:16:55  |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   作者:马祥苍  |   责任编辑:DH019
“小伙伴们,新鲜出锅的卤牛肉来了,热腾腾、香喷喷,赶快下单啦……”近日,在安徽徽扬食品有限公司直播间里,女主播正忙着推销自家的牛肉产品。直播间售卖的牛肉制品

  “小伙伴们,新鲜出锅的卤牛肉来了,热腾腾、香喷喷,赶快下单啦……”近日,在安徽徽扬食品有限公司直播间里,女主播正忙着推销自家的牛肉产品。

  直播间售卖的牛肉制品,是由田间地头的秸秆“变”来的。

  作为农业大县,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年产秸秆超200万吨,如何处理这些农田废弃物一直是件头疼事。2023年以来,有着悠久肉牛养殖历史的利辛,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出台了一系列“牛政策”,推动秸秆变优质饲料,饲料养出优质肉牛,肉牛变身美味佳肴。“秸秆变肉”这样的“魔法”,每天在利辛大地上演。

  利辛县鼓足“牛劲”闯新路,率先制定“牛规划”、出台“牛政策”、成立“牛专班”,谋划早、行动快、推进实,实行“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推动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用“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徽利辛:“秸秆变肉”“牛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安徽省利辛县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利辛县委宣传部 供图)

  “秸秆变肉”如何变?如何养殖肉牛?肉牛产业的未来前景又会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逆袭小秸秆 成了“抢手货”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利辛县城北镇侯寨村的安徽闽航牧业有限公司。牛舍里,几十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正吃着饲料,不时发出欢快的“哞哞哞”叫声。

  这些黄牛吃的饲料主要原料是小麦秸秆,其中一部分秸秆来自利辛县孙庙乡聚昇瑞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在这家合作社看到,30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棚内,堆积着大量小麦秸秆,一台大型揉丝打包一体机正在作业。

  合作社负责人侯明会告诉记者,他已经从事秸秆收储很多年,今年负责5个村约2.5万亩小麦的秸秆收储,收储了约4000吨的秸秆。“秸秆放在田里污染环境还耽误农作物种植,我们收储起来,帮村民解决了麻烦事。”侯明会说。

  刚开始的几年,合作社把收储回来的秸秆直接卖给发电厂,产生的收益较低。去年侯明会到外地考察后获悉,秸秆揉丝后作饲料,价格更高。“利辛一直有养牛的传统,秸秆揉丝肯定有市场。”今年午收前,他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大型揉丝打包一体机。

  侯明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秸秆揉丝成本每吨约160元,卖到养殖场每吨约700元,而卖到发电厂每吨只有300元,相比之下,秸秆揉丝产生的价值更高,收入也更多。“今年收来的秸秆,主要进行揉丝加工,然后卖给养牛场,不适合做饲料的再卖给发电厂焚烧发电。”

  出台“牛”政策 产业“牛”起来

  今年以来,利辛县孙庙乡孙庙社区的养殖户范杰、汝利夫妻共销售肉牛30头,收入70多万元,但他们最近却因为没钱买小公牛而发愁。

  “我们养了220多头牛,资金压力比较大,借了不少亲戚朋友和银行的钱。卖牛的钱下来后,我们赶紧把大家的钱还上,所剩无几。”汝利说,目前小公牛价格比较低,一头便宜几千块钱,他们准备补栏60头,大概需要50多万元。

  正当汝利夫妻发愁时,今年7月初,利辛县启动“秸秆变肉”工程,制定出台《利辛县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利辛县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他们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根据‘牛十条’里的‘活体贷’政策,一头肉牛最高可以贷款9000元,我们这样的养牛大户获得了最高100万元的银行贷款。”汝利说,不仅如此,贷款利息财政给予50%补贴,算下来利息很低,比借亲戚朋友和其他银行贷款还要划算得多。

  肉牛养殖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问题是困扰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拦路虎”。为缓解养殖主体资金压力,利辛县设立2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出台保险补贴、“政银担保”联动等政策,引导养殖场(户)扩大保险覆盖面,支持银行开展“活体贷”业务,助力养殖主体做大做强。

安徽利辛:“秸秆变肉”“牛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大家介绍智慧养牛经验(利辛县委宣传部 供图)

  “徽牛云”大数据平台上线,让“智慧养牛”愿景变为现实

  提到养牛,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是往日人畜混居、简单粗放……很多人的记忆也许还停留在这些传统的养殖方式上。

  “一家养百牛,百家百养法。大多数肉牛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但要想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必须走标准化、科技化、数字化养殖的道路,以科技赋能肉牛产业发展。”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伟说。

  走进该县望疃镇宽敞明亮的牛棚里,佩戴着耳标的肥牛,悠闲地在运动场中散步。这个小小的装备装着满满的“智慧”,公司的稳定运营也和它息息相关。“这是公司的2.0版本牛舍,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温湿度。”蒋伟边带记者参观牛棚边介绍,每头牛都贴有耳标,详细纪录入场、生长等情况,技术员定期对不同批次的肉牛进行抽检,根据体重、生长速度等变化情况,科学制定营养配方。

  在该公司视频监控室,所有牛棚、生产车间一目了然,可以随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

  如今,利辛肉牛养殖借助“徽牛云”大数据平台“上云端”,实现智慧养牛。把肉牛养殖与数字化融合,肉牛产业也因科技赋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过去养牛耗时费力,现在养牛轻松惬意,不再是脏苦累的活,坐在办公室动动手指,饲喂、疾病等数据就能实时掌握。”蒋伟介绍,每头牛的生长、健康情况等数据状态都会被实时上传,实现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管理。

  “通过‘徽牛云’平台,为生产管理全程提供精准、及时、高效的经营数据和预警分析报告,预计每出栏1头牛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元。如果养殖1万头牛,就可节省100万元。”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亚成说。

  “云上养牛”不仅仅节省成本,还能通过“徽牛云”平台实现了从饲料、饲草、养殖、加工、物流于一体,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保障,做到“全程可追踪追溯”。

  聚焦“一头牛”打造致富产业链

  “我们不只是要养牛,还要打造一条完整的肉牛产业链,争取让‘四个蹄子’赶上‘四个轮子’,做好强县富民肉牛产业大文章。”利辛县负责人表示。

  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该县从养、种、肉、菜、饲料、肥料、防疫、数智平台等18个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2023年年初,就着手制定“牛规划”、出台“牛十条”、成立“牛专班”、备足“牛用地”、启动“牛赛道”,力求“量”上加速,“质”上提升,“链”上布局,“效”有影响,从用地保障、资金支持、保险补贴等方面支持肉牛核心育种基地、肉牛育肥基地、牛肉精深加工和品牌、畜禽粪污处理中心等建设,以完善秸秆饲料供应、推进标准化数字化养殖、打造黄牛小镇、加强良种繁育、构建种养循环体系、提升屠宰能力等为抓手,推动育种、肉牛养殖、深加工、销售、预制菜、冷链物流、电商零售全链条发展,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找到了一条适合农业大县的发展路径。(图 文/马祥苍 张西亚 季一银 来源/利辛县委宣传部)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