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电波”两舞剧获文华奖 作曲家杨帆讲述音乐创作历程

2019-07-14 18:51:48|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前不久,第十六届文华奖揭晓,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天路》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两部戏的曲作者都是同一个人——青年作曲家杨帆。

“天路”“电波”两舞剧获文华奖 作曲家杨帆讲述音乐创作历程

  遇到优秀的团队是难得的缘分

  自己先后接手的两部戏都拿了大奖,杨帆说自己很幸运,同时表示一部戏的成功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能遇到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个难得的缘分。“是缘分,但同时也是大家对我的信任,这种信任在创作过程中是非常宝贵的,对我的作品信任、对我做事的态度和方式信任。我想,这两部作品有幸同时获奖对我个人来讲很庆幸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很庆幸遇到这样的团队,大家形成合力彼此互相支持。”杨帆说,自己的音乐能够得以完美呈现,还仰赖于幕后团队的支持,录音师、缩混老师以及录制这些音乐的乐队老师,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艺术家和音乐家,自己很感谢他们对自己的音乐的的精彩呈现。杨帆有个想法,未来能否把这些音乐搬到舞台上做一个音乐会版,把这些作品能够独立出来变成现场演出的时候,可能对他们是最好的感谢。他说:“在舞剧演出的节目册上,不可能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来,但是观众听到的小提琴声、大提琴声、长号声都是他们发出来的,大家都被他们演奏出来的音乐声所感染。演奏家是衣架子,作曲家写出来的音乐是衣服,只有衣服没有人穿,那些衣服就是一滩烂泥。”

“天路”“电波”两舞剧获文华奖 作曲家杨帆讲述音乐创作历程

  艺术作品是创作者人生的真实记录

  连续两部戏创作下来,对于青年作曲家杨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和提升。他说:“对我的提升非常大,作曲家成长的途径就是多写,要不断地有作品里立舞台上。对于作曲家来说,只要能有作品被观众见到或者听到,都是件很幸运的事情。这种情况不断的重复,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开始有独特的风格、独特的语言了。事实上,我很多的同行师长前辈都在笔耕不辍,一直在写,不管是大作品也好小作品也好,都拿出最好的状态进行创作,我也要不断的向他们学习。”杨帆表示,自己对每部作品的态度不会把它们分类,所谓的题材比如主旋律、非主流、小众等等这些都是别人给它贴的标签,而作曲家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有时甚至连标题都没有,他们只是在创作一个作品。“如果说是自己反感的东西索性写都不写,但是只要是决定写的作品就会跟着自己的本心走。你对这个事情的反应是什么、你最真实的表达是什么,自然的流露出来就好了。”

  杨帆曾经和作曲家赵麟有过一次深谈,他们一致认为,作曲家创作一部作品是对于这一段时间的心境、遭遇、感悟的真实记录,创作者的作品跟人生有关。在“电波”演出结束之后,有人问杨帆,你是怎么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几十年前那个年代中去的?他回答:“你问问你自己,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怎么做,就如实记录就是了。”

“天路”“电波”两舞剧获文华奖 作曲家杨帆讲述音乐创作历程

  十几年,我在上海一直在采风

  采风这件事情对艺术家来说太重要了,这是动手创作前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天路”之前,杨帆和剧组主创人员在西藏的采风大约有十几天,那是他第一次进藏,考虑到身体原因没有安排更长的时间。他说:“很有趣,我们去了那曲,采风中我们用录音机用谱面记录别人去唱,这当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坐着火车整个走了一遍青藏线,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喝喝酒聊着天拿着相机拍照等等都很有意思。这个过程哪怕身体不舒服的感觉,也都是一种特殊的体验。”

  至于“电波”发生地上海,杨帆觉得自己采了十几年的风:“从1997年入学,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感悟上海,亭子间、共用的厨房等等这都是我正儿八经经历过的生活。我所在上海音乐学院和附中都是上海最核心的地方,上海的风情在那里尽收眼底。虽然为这次创作去了几次上海,但是对我来说已经采了十几年的感觉。尽管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没有那么深刻,主要是生活的环境带给自己在创作中的感觉,这很真实。”

【责任编辑:DH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