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温州老板的天生精明 称招人不如买机器

发布时间:2015-05-04 13:57:59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张云荣
一条条先进的流水线,一排排动作整齐的机械手,一台台花巨资引进的生产设备, 温州老板之所以如此大手笔投资“机器换人”项目,心里其实有一本叫做“技术升级”的精明账本。

  制造业人工成本急剧攀升,挤占了制造业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机器换人”成为必要的未雨绸缪之举,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作为民营经济风向标的温州企业,在尝到甜头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阵痛:设备资金哪里来?人与机怎样磨合?技术人才缺口如何弥补?人民财经通过实地调研,探寻“机器换人”如何倒逼行业发展由“质变”转向“智变”?

  一条条先进的流水线,一排排动作整齐的机械手,一台台花巨资引进的生产设备, 温州老板之所以如此大手笔投资“机器换人”项目,心里其实有一本叫做“技术升级”的精明账本,这让记者切实感受到老板的精明账本正让温州制造业发生着“智变”。

  “嘎达嘎达……”在浙江合兴集团装配车间内,传来一阵阵富有节奏的机器运作声。车间内排列着,由三条圆轨相互连接而成的振动盘正在有序转动,通过机器的转动传输,自动完成插针、打点、插入、打小弯、掰弯、检测等工序,最后自流入收料机下的塑料袋里。“这台机器生产的是家用电子连接器,一天的产量有20万只,这样的量原来需6个工人工作一周。”合兴集团总裁办助理郑卫平介绍,“机器换人前,这些流程都需要人工一点点完成,效率低不说,经常有员工会被连接器上的小针扎伤;自动化机器上线后,现在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管理三到四台机器,新的流水线投入使用后,一年大概减少130人,节约成本约600多万元。员工也感觉轻松多了,现在只要做加料和收料两件事情,偶尔处理些机器小故障。”

  与此同时,在浙江合兴集团汽车电子车间内,一条长约1.5米的机械手正有序的工作着,只见它抓起台面上的金属部件,快速伸向注塑机,敏捷地取出刚刚注塑好的汽车中控盘塑料部件,并将金属部件嵌进注塑机,整个过程仅仅用时20秒。郑卫平介绍说:“这个机器人只是汽车电子车间内设备的一小部分,由于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性好,主要用于加工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有利于提升整体产能。”据了解,该车间如果满负荷生产的话,预计年产值可达到1亿元。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