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溧阳讯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溧阳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生态创新”概念的县城,不仅在本届论坛上斩获“2019中国创新榜样”殊荣,更是引发了全体与会人员对“生态创新”这一全新概念的热烈讨论。
“生态创新”这一名词,最早是在2018年11月份,由溧阳市市长徐华勤在参加人民日报社组织的全国县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时首次提出。随着一年多的反复琢磨和推敲,最终形成了“生态创新”这一系统概念,即:在区域竞合中以生态作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系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的创造性实践。
有水有树有阳光,溧阳二字,形象地写出了其“山水如画”的特质。然而,就在五六年前,溧阳还尚未如现在这般处处绿水青山,令人赏心悦目。
溧阳曾经走过“靠山吃山”的路子,20世纪70年代,矿山产业热潮也曾席卷这座小城,而当以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渐渐显出疲态,后劲明显不足,溧阳人开始明白一个道理: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而脱离环境保护抓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然而,直至2014年,溧阳的钢铁、水泥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仍然高达50.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溧阳先后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石灰窑、码头等190多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多个;投入7亿多元治理全市水库、重点塘坝,花费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投资12.8亿元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14.8亿元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字的背后是溧阳铁一般的决心!付出是巨大的,回报也是可观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金字招牌”接连落户溧阳,生态开始逐渐成为溧阳在区域竞合中的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中科院院士杨国桢先生来到溧阳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以绿色旅游、绿色生态为基础来加速科技、人才、产业集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想法。”如今的溧阳,以生态为底色,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经济、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等“四大经济”,一场关乎溧阳民生福祉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经过近年的努力,“四大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突破50%,钢铁、水泥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2%,溧阳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上汽集团、宁德时代为龙头,集聚璞泰来、科达利、普莱德等动力电池行业知名企业40余家,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未来城开工建设,高品质的国际会议中心和生态文旅度假基地呼之欲出。
通过生态的吸引,产业的催化,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携手中科院物理所共同建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研究中心,致力于解决长三角地区企业在能源、信息、尖端仪器与智能装备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相继成立溧阳研究院,高压智能变压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风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纷纷落户。陈立泉、李泓等行业知名的院士专家和顶尖人才也被溧阳吸引,仅中科院物理所就吸引包括32名博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100多人来到溧阳入职。生态正在溧阳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之聚合裂变。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溧阳列为全省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为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建立机制、积累经验。溧阳在接过为全省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的同时,更是把“生态创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战略选择。
“生态创新地、城乡融合体”,是溧阳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总思路。“生态创新地”是现代化试点的战略路径,“城乡融合体”是现代化试点的奋斗目标。在以“生态创新”为战略路径的探索过程中,溧阳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