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校应运用大数据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5-04-05 11:46:56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杨宗贤
高校要积极适应、主动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创新“三观”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大学生“三观”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大学生“正三观”。

  提升运用大数据进行“三观”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克服大数据时代的本领恐慌。在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多元文化、复杂形势,各种舆论场意见纷纭,似乎有湮没主流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的趋势。当前,知识更新很快,传统知识结构的教师是适应不了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唯有重视本领危机,加强终身教育,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避免落后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以学无止境的精神,为做好大数据时代的“三观”教育获取知识与能力储备。

  掌握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传播工具。掌握微信、微博、公众号、QQ群、论坛社区等新媒体传播工具,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据调查,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覆盖率接近100%,只有不到20%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低于1小时,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甚至有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五六个小时。大数据时代,上网搜索成为青年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只有熟练掌握新媒体的规律特点,灵活运用新兴传播工具的巧妙组合,与时俱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三观”教育微博、微信网宣品牌,做到“大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教育工作就在哪里”,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传播工具才能成为“三观”教育者的利器。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心态,勤于学习、反复演练网络传播工具,从一般了解到熟练掌握,化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

  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三观”教育内容。大数据时代的“三观”教育内容,既要传承,又要发展。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数据时代的“三观”教育,担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历史使命,要用“中国梦”等时代元素丰富“三观”教育内容,不断在新环境、新矛盾中探索、更新、创建“三观”教育的新式话语体系。特别重要的是,大数据时代的“三观”教育要紧密联系新时期的社会现实,不回避转型中的社会矛盾,将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大势告诉学生,用大数据提供的现实生活中“三观”教育的鲜活案例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改进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方法。大数据为开展针对性强的“三观”教育提供了极大便利。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准确研判其价值取向并对症下药。大数据为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三观”教育套餐提供了“私人定制”的技术。新时期,要切实改变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喊在口上却落实不到行动上的教育模式,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把解决个人的现实困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同时,针对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敢于“亮剑”,直言批驳错误观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