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发布时间:2019-08-17 10:16:13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葛乃文  |   责任编辑:DH020
上海是水网化地区,古代以吴淞江为水道轴线,以“浦”、“浜”形成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航运和灌溉水系。俗话说,有河必有桥。上海地处江南水乡,素有“一里一桥”、“

  二、状物写景、托兴抒情。

  1、青浦瑞龙桥。此桥位于青浦蒸淀镇东田村,为单孔石拱桥,长26.6米,高4.6米,宽2.8米。此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重修,外观古色古香,俊俏典雅,在江南桥乡的古桥中最具代表性。除瑞龙桥外,青浦襄臣桥、如意桥、奉贤乐善桥、嘉定严泗桥、德富桥、望仙桥等都是姿态优美、各具特色的单孔石拱桥。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的伟大创造,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拱桥的构思,源于天然拱形石堆的启发。早在魏晋南北朝年代,石桥建造已见于史籍。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当属河北省赵县的赴州桥,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 始建,历时十年建成。此单孔石拱桥跨径37.35米,至今已逾1400年,足已雄辩地证明,我国建桥技术很久以前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把赵州桥比作北方汉子,则瑞龙桥等江南水乡石拱桥则是南国佳人。瑞龙桥东西各有石阶29级,桥东侧原有石碑一块,可惜长期风雨侵蚀,字迹难以辩认,所幸尚有桥拱两侧的石刻楹联清晰可见:一联曰:“雁齿层排通白云,龙舸横亘浮清溪。”另一联曰:“虹飞垂柳古往,今来人诏夸花仙,地势控云灵钟毓秀铭赵驻客”。两副楹联把桥洞的弧形,形容为天上的彩虹,把拱桥描绘成“长虹卧波”,诗人们也习惯称拱桥为“人间彩虹”、简称为“虹桥”。联中的“雁齿”,即古桥的别称,楹联以垂柳、红花、白云、清溪,描写桥边美丽的风景,借此抒发诗人对江南水乡的钟情与热爱。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2、嘉定望仙桥。单孔石拱桥,长28米,高5.2米,宽3.6米。石桥两侧石阶,分别为25级和23级。此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乾隆十八年(1753年) 重建。桥墩上有四尊石雕观音像,面容端庄慈祥。桥洞南北两侧各有一副石刻楹联,一曰:“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一曰:“东来紫气满涵关,西望瑶池降王母”。两副楹联用典甚多,“汉”,指天河,亦称银汉。凌虚,升于空际。三国阮籍有诗云:“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瑶池、王母均喻天上的神仙故事。紫气、意为祥瑞的光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征兆。《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涵关,指函谷关(秦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南,因深险如函,而得名。楹联引用道家的始祖老子骑青牛过关的故事,使桥梁增添了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

  3、嘉定高义桥(高僧桥)。此桥亦为单孔石拱桥,位于嘉定城西村,跨越练祁塘,始建于元代,明万历三年(1575年) 重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 重建时,将原名高僧桥改为高义桥。长26米,高4米。此桥与座落在城中的法华塔相映成趣,成为嘉定的著名景点之一。桥洞两侧各镌刻楹联一副,十分醒目。一曰:“东望千艘吉贝来,西城万户稻粱人。”二曰:“长虹彩射金沙塔,半月渐连合浦门。”前联对杖工整,后联赞美嘉定城乡风景如画。此楹联出于何人之手笔,不详,但反映当时嘉定城西村是万户大镇、千艘满载棉花(吉贝) 的船舶从高义桥下穿行的繁华影象是十分真实的。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三、巧寓道德哲理,铭刻历史人文。

  1、金山万安桥。此桥为3孔石拱桥,长70米,宽7米,高15米。此桥命运多舛,明洪武元年(1368年) 始建,此后二百年间,坍了八九次,名为“万安”,实为“不安”。乾隆四十三年将石桥改建为木桥,依然屡建屡坍,所以此桥名存实亡,人们只能依靠渡船过河,且河水风急浪高时,常有覆舟之险。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人民政府在原桥址重建3孔桁架拱桥,桥长194米,宽10米,其间车行道8米,两侧人行道各1米,而后仅两三年时间发现桥梁东西两端接坡挡土翼墙沉降,墙身开裂,并有不同程度倾斜。原因何在呢?1983年,5月,经扬州水利学院专家勘察,揭开了坍桥之谜, (桥址地表以下淤泥质粘土厚达20.5米,含水量达40%,地基承载能力很差)。并采取卸载及加固措施,使“不安”桥变成名副其实的“万安桥”。金山人民政府在万安桥畔立碑纪念。这座桥的命运坎坷,没有留下历代文人墨客的咏桥诗赋,只有地方志关于桥梁屡坍屡建的记载,从这些史实中也反映了先辈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宝山大通桥。单孔石拱桥,又名大石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桥长20米,宽4.5米,桥顶标高7米。桥顶中央有精致的石刻图案,桥额有“大通桥”题款。桥北堍西侧建桥亭一座,是当地士绅送往迎来的会聚场所。亭柱原有楹联多副。现仅存一副,曰:“前程路途通万里,津梁岁月亘千秋。”大桥附近建有立式码头,清末民初,大通桥所在的宝山罗店已成为上海的四大码头之一,因此,连长江,通东海,故是旅客游子渡海远行之要道。楹联祝愿行人“前程路途通万里”,祈盼大桥日久天长,言词恳切,尽在情理之中也。

  3、南汇千秋桥。位于新场镇洪东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重建为单孔桥,拱圈为分节并列砌置。桥面两侧有栏板,中有4根望柱,柱顶有小型石雕狮子。桥洞两侧有竖向石板条幅,刻楹联一副,是劝善积德通俗文体,曰:“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济人即是济已,种福必先种德”。石刻楹联,虽经二百余年风吹雨打,文字依然清晰可辨,对江南水乡的后人仍具有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上海的古桥,每一座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古桥是时代的标志,是历史的丰碑,它们经历了千百年风风雨雨,有说不尽的兴衰沧桑。它们默默无闻又蜚声中外。著名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说过“小桥可以享大名,而大桥未必尽人皆知,甚至简直无名,要看它在群众中的威望。”这里所说的“威望”,其实就是指桥的人文资料,先前所谓穷乡僻的古桥,因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人文景观,如今仍保持古色古香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名闻遐迩。

  古桥之所以常被人们回顾眷恋,是因为古桥不仅是水乡的标识,而且更承载着他乡游子挥之不去的依恋和浓浓的乡愁。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春到虞城 摄影沃建平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芦荡秋韵 摄影沃建平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又闻橹声 摄影沃建平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