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发布时间:2019-08-17 10:16:13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葛乃文  |   责任编辑:DH020
上海是水网化地区,古代以吴淞江为水道轴线,以“浦”、“浜”形成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航运和灌溉水系。俗话说,有河必有桥。上海地处江南水乡,素有“一里一桥”、“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桥, 《辞源》解读为“桥梁”。梁, 《辞源》诠释为“桥”。《史记·秦纪昭襄王》:“初作河桥”; 《诗·大雅》:“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国语·周》:“九月除道,十月成梁”。除,古义为“修治”。除道成梁就是筑路造桥。由此可知,“桥梁”即桥,乃双音单义词也。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上海是水网化地区,古代以吴淞江为水道轴线,以“浦”、“浜”形成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航运和灌溉水系。俗话说,有河必有桥。上海地处江南水乡,素有“一里一桥”、“三步两桥”的“桥乡”之称。上海的古桥甚多,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桥建于南宋。从南宋,经元,至明清,这九百年间是上海古桥的繁盛时期。晚清至民国初年,无论上海的老城厢还是僻远的农村,也建造了不少桥梁。民初到现在也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所以笔者把南宋至民初的桥,统称为“古桥”。

  《塔桥古今谈》一书披露:上海曾经有古桥5000多座,但无翔实的史料可查。上海开埠百余年,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甚巨,大批古桥已经消失和湮没,现尚存一般古桥不足200座,较有知名度的古桥90余座,其中列入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38座。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房地产市场无节制的膨胀,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上海古桥还面临进一步消失的危险。许多有识之士在奔走呼吁:珍惜文物、保护古桥!笔者曾在《上海勘察设计》杂志做过近七年责任编辑,深爱上海的古桥,也深知:河流是自然,桥是文化,而文化则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血脉。笔者从上海古桥的石刻楹联、桥亭石碑、以及文人的咏桥诗赋中,品味到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的上海古桥文化。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一、标注地理方位,记述桥梁规模。

  1、松江跨塘桥。此桥为3孔石桥,长50米,高8米,宽5米,始建于南宋,原为木桥结构,名安就桥。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 《云间志》载:“安就桥,跨古浦塘,在县西三里,俗称跨塘桥”。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 重建为石拱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桥亭有石碑,碑文题曰《云间第一桥》,碑文记述了这座桥宏伟规模:“广骛五马而陂陀兮,高六寻而磅礴;二十五武之延袤兮,其窦穹而半廓”。这座桥的桥宽可五匹马并行上下坡,高达16米,气势磅礴,桥长25米,桥洞呈拱形半圆。(古人以8尺为寻,6尺为步,半步为武)。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全桥大部分系青石,桥面石阶与栏杆改用花岗石。桥顶东侧栏杆下有石刻横幅:“云间第一桥”。此桥的桥顶与桥墩十分纤秀,属于典型薄拱墩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宋代陆蒙曾为此桥赋诗:“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一声清鹤唳,片云在沧浪。”诗中的“张泾”、“谷水”皆松江辖下的地名,沧浪则比喻与松江毗连的苏州。它把跨塘桥所处的地理方位标示得非常准确,且具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学色彩,读后令人难忘。

  2、青浦放生桥。此桥为5孔大型石拱桥,长72米,高7.4米,宽5米。中孔径距13米,两侧孔径均为8.8米。桥墩薄,仅0.65米。外观俊秀,从结构角度看,非常有利于洪水的宣泄。放生桥建建于明隆庆五年(1751年)。当时慈门寺的性潮和尚化缘募款建造此桥,性潮和尚还为此成立了一个放生社,在桥下及附近方圆一里的河面立石为界,定为放生地,不允许渔船停泊、渔人捕鱼。相传每逢农历的初一,众多的善男信女在此放生鱼鳖。元宵、中元等传统节日,此桥成了一座展示民俗民风的舞台,江南丝竹及民间歌舞登台表演,桥上人头攒动,桥下百舸争流,附近寺庙香烟缭绕,钟磬之声不绝于耳,桥边茶楼、酒肆、车马喧闹,行人穿梭,仿佛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的画卷。放生桥的繁荣和宏伟,令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诗。如:“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康熙年间有一位文人陆庆臻,他的咏放生桥诗最具代表性。其诗云:“百尺跨飞虹,江流远向东;水沿沈巷缘,花放井亭红。两郡津梁合,千村巷陌通。行人重回首,高阁起天中。”其诗不仅交代了桥的地理位置,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桥下漕港河水之宽、之长、之绿,以及花之红,桥之功能规模。这首咏桥诗启发我们:无论从建筑、美学、文学,还是摄影学的角度来观赏,这座青浦金泽的放生桥,都无愧于一座典型、美丽的江南古桥。

风雨千百年,沧桑古桥梁——从咏桥诗赋里品味上海古桥文化

  3、嘉定天恩桥。此桥位于嘉定南翔永乐村。为3孔大石拱桥,两侧有石阶,东32级,西35级,长46米,高5米,宽3.5米。中间拱跨为11.5米,两侧拱跨为5.5米。始建于明末,原为木桥,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 改建石桥。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几度修葺,同治十三年(1874年) 重建。此桥的特色在于桥的南北两侧桥柱上刻有楹联,令人浮想联蹁。南侧为“云际龙飞高凌百尺,波间横卧彩耀三槎”、“境接吴淞势挟汪洋通万顷,名颜真圣义兼廉让媲千秋。”北侧为“行看桂子月中落,定有仙槎海上来”、“人杰地灵白鹤来飞传胜迹,风怡浪静彩虹遥映镇槎溪”。联意点明了此桥的高大宏伟,并极言跨河流之险,通汪洋大海之功能;赞美南翔古镇环境幽美,人杰地灵。“槎溪”、“白鹤”都泛指南翔镇的古名。天恩桥并不算很古老,但它至今保存完好,桥上古藤盘绕,野树斜生,桥边绿草如茵、古朴宁静。尤其可贵的是楹联如此完整,它所承载的江南水乡的文化恰似:“一桥似龙飞卧,千秋万代传胜迹” 。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