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人文江苏 > 正文

张家港市永联村“老漂”生活图鉴

发布时间:2022-12-22 16:34:14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宋珧其  |   责任编辑:DH010
原来是“候鸟驿站”的成员们又在开展活动了,活动站点是永联村老漂族的专属活动场地,也是大家找寻家乡记忆的地方,更是大家的“情感联络站”。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茄子叫‘嘎子’,南瓜叫‘番锅’,螃蟹叫‘哈’,虾叫‘花’!”在张家港市永合社区老年公寓活动站点,各种练习发音的声音此起彼伏,中间还不时夹杂着爽朗的笑声。原来是“候鸟驿站”的成员们又在开展活动了,活动站点是永联村老漂族的专属活动场地,也是大家找寻家乡记忆的地方,更是大家的“情感联络站”。

  “老漂族”指的是离开家乡、跟随子女生活的随迁老年人。永联村的“老漂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伴随着当地的发展,有300多名老漂居住生活在永联,在没有活动站点之前,这些老人从不参加社区活动,除了接送孩子,一般也不在小区内活动,总是能看到他们满脸愁容。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永联村高度重视老漂群体,2021年3月,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保障“老漂族”的异地养老服务工作,要让他们“既扎下根来也安下心来”。2021年,惠民颐养针对永联村“老漂族”,依托永合社区开展了老漂服务项目。活动开始后,吸引了社区内30多名老漂报名参加。项目内容包含学方言、共出游、和本地老年人一起过节、参与志愿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融入社区的温情网络。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此外,在永联为民基金会的资助下,永联村还打造出了“候鸟驿站”,实现老漂们办事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学习有去处、心灵有归宿,从社会融入、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三个角度入手,帮助老漂们重建生活圈,促进与本地居民的深度融合。

  开怀:用美食让老漂情感上产生共鸣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歌声,老漂们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宴会,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切蛋糕、品美食。其中来自四川的枉阿姨是第一次参加老漂活动,“其实我来张家港12年了,一直帮着带孙子,每天的生活除了做家务外,其余时间都不怎么出门,因为出去也没什么朋友,所以觉得挺孤独的。”枉阿姨说。活动进行到一半,枉阿姨还惊喜地发现“老漂”队伍里的周阿姨是老乡,“能在这个特别的生日会上遇到一个老乡,简直太亲切了!”两人相见恨晚,到现在一见面也还是拉着手有聊不完的天。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随着老漂项目的开展,像这样的“认亲”,已经变得不再稀奇。大家的口口相传、相互介绍,以及朋友圈、抖音等线上的传播,让老漂队伍逐渐壮大。项目发展至今老漂人数已接近60人,从相逢相聚,到相知相助,老漂们彼此间的距离被不断地拉近。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陕西、四川、甘肃、湖北……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老漂”,总会在异地思念故乡。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无关年纪,无关身处何方,家乡的食物总是承载着最深厚的乡思,“利用美食来缩短异地与故乡的距离”也是老漂项目的重点工作。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项目后续开展了陕西臊子面、河南酸汤水饺、四川钵钵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制作活动,以“食”为媒介,搭建了老漂群体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异乡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重建:在异乡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们的幸福感大多来自自我价值的实现,被需要、被信任是人们存在感强有力的体现。老漂项目注重发现每个老漂的日常,多方位了解他们的现状,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人可信”。现在,老漂们在永联这个地方生活得有滋有味,他们从“宅男、宅女”到主动结交左邻右舍、结交“老漂”老友;从“家、学校、菜市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圈扩大到整个永联村的交友圈,他们的生活变得不再那么孤单。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来,叔叔阿姨跟上我,我们马上就到永联小镇当地特色餐馆了!”在惠民颐养社工的带领下,一场美食探店活动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汤浓味醇的鱼头、鲜甜可口的白灼河虾、原汁原味的蔬菜沙拉……老漂们品尝着当地美食,互相唠着家常。活动中,一个活跃的身影在饭桌前拿着手机聚精会神地拍摄,还拉着其他老漂合影拍视频。他叫胡厚成,不仅是老漂们的“老熟人”,还是个拥有抖音三千粉丝的“小网红”,他积极参加老漂各类活动,坚持拍摄活动的精彩瞬间和老漂们的合影,跟以前相比,他简直是换了个模样。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去年7月份,为了照顾儿孙,胡厚成离开家乡湖北来到儿子身边,除了照顾孙子,平时也不怎么出门,只是在家刷刷抖音。在老漂项目社工的鼓励下,胡厚成带着孙子参与了制作虎头包活动,这是胡厚成第一次参与老漂活动,社工的耐心指导以及老漂们带来的亲切感,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就是这一次,打开了胡厚成的“话匣子”,他空闲时间就会到驿站参加活动,与老漂们聊天、和社工谈心。“我刚开始拍视频是想给老乡们分享我在这里的生活日常,后来越来越多人看我视频,看到老漂这个群体,我觉得可自豪了。”胡厚成说,他现在在永联也算是小有名气,有时候走在路上还会被认出来,感觉和大家走得越来越近了。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老漂的各项活动不仅增添了“老漂”的生活乐趣,也让他们与本地居民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慢慢地,老漂们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从而不再封闭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主动融入新环境中去,也逐渐地在异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欣慰:与子女的距离更近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老漂们的孤独感或幸福感大多都是来自家人,也正是因为家人才会远离故乡,所以家人的理解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故土难离、代际矛盾……只有面对自己幼小孙儿时,他们才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因此在新的人际网络建立起来前,老漂们会特别孤独失落,这个时候,子女的陪伴和交流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和父母一起给未来写一封信”“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送父母一件小礼物”……这是惠民颐养社工在永联小镇开展的“老漂族”倡导活动中的亲子任务,活动呼吁子女关心父母,营造敬老孝亲的浓厚氛围。老漂杨丽超一家听闻有亲子活动,带着自己的儿子媳妇还有孙子一早就在活动点位等待。“老妈经常参加社区的老漂活动,人也变得开朗许多了,所以我也想过来了解了解,鼓励她、支持她!”杨丽超儿子说。在抽到了“为父母按摩一次”任务后,杨丽超笑开了花,赶紧拉着家人回家做任务。

  此外,惠民颐养还组织老漂参观永钢,让父母们了解子女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子女工作的不易。“在家和子女们的话更多了,他们也愿意和我们主动讲话,彼此更加亲近了。”老漂们欣慰地说。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除了社区生活的融入,老漂家庭生活和谐也是另一个重要命题,老漂与子女变得亲近,是双方互相包容、努力的结果,社区在双方物理距离缩短的前提下,努力减少两代人的心理隔膜和心理矛盾,让老漂在新的环境中实现“软着陆”。

  反哺:为社区建设发光发热

  如今的老漂驿站,已成为老漂们的共同的家园,多功能的活动场所为老漂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感谢社区重视我们这一群体,关心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会回报社区,为社区、为驿站贡献自己的力量!”老漂们说。现在,他们不仅变得开朗快乐,有一部分老漂还自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今年八月,惠民颐养还邀请市时间银行十佳志愿者,为老漂们分享了他们的志愿经历,让老漂们切实了解志愿服务精神,增强“老漂族”的内部凝聚力,为老漂族志愿者团队管理赋能,为社区建设注入新能量。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老漂杨兴振刚来到张家港时,不爱说话,现在却成了老漂群体里的活跃分子,现在他是“老漂驿站”的负责人,还鼓励其他老漂们共同打理驿站,“以前总是很想回老家,现在小区里有了很多好朋友,也就不想回去了。”杨兴振说,多亏有了“老漂驿站”,大家才能过得这么舒心,作为老漂的一员,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将爱传递给更多人。“今后,我们会注重老漂志愿者队伍建设,让老漂以‘主人翁’的姿态创建美好家园。”惠民颐养副经理窦彩红说。

张家港市永联“老漂”生活图鉴

  老漂服务项目的开展,实现了拓展“老漂一族”朋友圈、筑牢“老漂一族”安全圈、打造“老漂一族”幸福圈,如今,老漂们逐渐有了自信,脸上焕发出年轻时的光彩。“老年人从生活几十年的环境中来到新的地方,他们最需要的是在精神上找到归属感,增强老漂的社区参与度,并让他们在生活模式上得到转变,让他们从心里感受‘社区是自己的社区’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窦彩红表示,今后惠民颐养将继续依托永合社区,重点树立老漂族自主意识,让老漂们在当地发挥自身真正的价值。(图/张家港市惠民颐养服务有限公司 文/宋珧其)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