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舆情 > 记者调查 > 正文

中国院士参加被指评审会牟利 媒体:谁和钱有仇(图)

发布时间:2014-06-16 09:38:06  |   来源:新民网  |   作者:佟彤  |   责任编辑:侯雪圆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修订稿,但是,具体到院士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数量,以及院士的兼职问题,至今没有明确规定。

中国院士参加被指评审会牟利 媒体:谁和钱有仇(图)

  别人挂了院士名字的项目被批准后,院士也能顺便收获利益,这种病态的循环形式很容易造成学术垄断,科研经费的使用,人才的培养都会因此出现偏颇。

  日前,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修订稿,从院士遴选、增选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对院士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但是,具体到院士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数量,以及院士的兼职问题,至今没有明确规定,在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的现在,这个修订似乎还欠一口气。

  2009年,浙江大学曾被爆出了一起论文造假,造假者是该院的首席科学家,一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带的研究生。事发之后,这位院士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年逾七旬,带有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主要工作地点在北京,受聘浙大后,要两头跑,虽然专门有一天时间用来了解众多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进度,但还是精力不够,导致自己名字被学生盗用……试想,别说参与,连哪个学生用了自己的名字都没时间过问的兼职,对学术本身有什么价值?而这样的兼职并不是院士中的个案,据2012年5月《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统计:“在78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有5610个兼职,人均兼职7.2个。”

  能获得院士这个荣誉的学者,肯定在其所在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有他们牵头或者参与的课题自然更容易被批准,而这也是院士隐形收入的方式之一:自己牵头的科研项目获得批准后,课题经费就有了,别人挂了院士名字的项目被批准后,院士也能顺便收获利益,后来者自然也会选择与院士有关的项目或者单位,这种病态的循环形式很容易造成学术垄断,甚至导致“学霸”的产生,科研经费的使用,人才的培养都会因此出现偏颇。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