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的幽默大度

发布时间:2016-02-19 10:35:27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顾婧泓
如今人们在网上发表言论,常会遭到匿名的白眼和谩骂。这些人往往以隐士自居,不过要追溯历史的话,这种隐士在《论语》中就已有了,不仅有,而且很多很活跃。

孔圣人的幽默大度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三个故事在《论语》中很著名。《论语》是一本内容真实的书,不仅记下了孔子正面的言行,也记下了这些遭隐士白眼或嘲讽的故事。孔子对这三件事,都未做过多的评价,但可看出,他很尊敬这些避世而居、洁身自好的隐士。孔子曾说:我和这些隐士不一样,没什么可以,也没什么不可以。孔子的这种灵活,不仅体现了人作为个体的主动性,也是他深厚仁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孔子与这些隐者志趣并不相投,但他依然期望能和他们对话,以广其心志。这也是儒、道的分别。道家主张“避世”,干脆不问世事;而儒家则强调“避政”,只要避开坏政治就行了。不能与坏政治同流合污,不能为坏政治唱赞歌,这是儒家对知识分子的基本要求。所以后代儒家,常常“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从不会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对政治更是多有关心,与孔子奠定的这个传统有关。这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文化心理,从屈原到鲁迅,从孔子到熊十力、梁漱溟,都是这样。

  孔子肯定不喜欢别人对他翻白眼或骂他,但他从来不会如此对待别人。孔子说他一以贯之,并一生遵循一个字:恕。孔子对“恕”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待人。这八个字前些年还载入了世界宗教会议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并称“应当在所有的生活领域中成为不可取消的和无条件的规则”。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他60岁时,听什么批评和谩骂都能坦然接受了。所以他60岁时,经过郑国,别人骂他像条“丧家狗”,他听了反而欣然笑道:人的样子,并不重要,说我像条丧家狗,然哉!然哉!

  然哉!孔子比今天的很多知识分子幽默大度多了。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