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打造执法规范新样板
张家港市公安局作为全省唯一的执法质量考评23年连优县级公安机关,六度蝉联“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三度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多次获评“全省公安执法优秀单位”“全省优秀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被纳入国务院工作报告并向全国人大汇报,获中央政法委“司法责任制改革先进典型”,执法工作持续领跑全国。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关于坚持,他们有着一份“工匠精神”般的责任传承。从局党委开始,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23年的常抓不懈,逐步打造了一个全警全力、齐抓共管的责任网和好氛围。
关于融入,他们有着一份润物无声般的塑造滋养。在执法的每个环节都始终坚持“不把习惯当规范,要把规范当习惯”,着力让每一个民警都成为“内心崇法、真正懂法、严格执法、模范守法”的执法者。关于创新,他们有着一份重如泰山般的为民情怀。对外盘活执法资源,对内深挖执法潜力,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公众安全感也始终保持苏州第一、全省领先。
爱这警服的庄严与荣耀
在现场,吴江区公安局民警吕顺讲述了王恩鹏“救火英雄”“拼命三郎”的感人故事。他曾两度冲入火海,不顾个人安危救人于危难,却因为在救火现场吸入过量浓烟,患上了沉积型肺炎,并留下了代谢综合征的后遗症;他曾为了救援跳河轻生的男子,两个人同时悬空在桥梁外侧,桥下则是滔滔的京杭大运河;他曾仅凭一根救援索,只身爬上30层楼高的塔吊平衡臂外侧,劝下了轻生的工人;新冠疫情期间,他奔波在社区开展入户核查,却很少和同事提起他的脚踝因为长年高负荷的走访,患上了韧带组功能丧失,保暖防湿的高帮靴成了他一年四季的标配……
如今的王恩鹏,身上有很多光环,可在同事、在老百姓的心中,他有着更耀眼的品质,有更纯粹的信仰,他经常说,“要对得起这身警服”,这句话简单又朴实,却道出了所有如他一样的警察,对这份职业的忠诚和担当,他们爱这警服的庄严与荣耀,更带给我们每个人砥砺前行的力量!
定格在战“疫”前线的藏蓝青春
活动现场,太仓市公安局民警葛浩讲述了牺牲同事位洪明的感人故事。
为了消除辖区棋牌室人员聚集的疫情风险,位洪明主动请缨,每天起早贪黑,上门挨家挨户地劝阻。他的努力和坚持,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认可,他的忙碌和奔波换来了辖区再也没有人员聚集的现象,为辖区带来了一片安宁!
面对一起案值40万元的口罩诈骗案,位洪明拍案而起、穷追不舍,想方设法与各地警方联络、和受害人沟通,前前后后七天七夜,他从五千多条、近三百页的海量数据中分析资金流向,梳理犯罪脉络,终于让一个个嫌疑人渐渐浮出了水面。
由于劳累过度,位洪明突发意外倒在了日夜为之奋斗的岗位上。他以生命赴使命,以担当显忠诚,诠释了一名党员民警“守土有责,守土担责,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初心使命。他的精神和品质激励着广大公安民警在抗击疫情、打击犯罪、守护平安的道路上继续迎难而上、奋勇前行!
无畏无悔 藏蓝依然
在现场,园区分局民警郭轩廷讲述了刘道华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交管工作第一线,用平凡写就不平凡的感人故事。
57岁的刘道华是队里年纪最大的,一贯是大家眼中的“老黄牛”,按照队里规定,年满55周岁不再要求“站高峰”执勤,虽然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但他从没有要求一点特殊照顾,仍坚持每天7点不到就来到单位,总是最早到队里的。他的家在他的辖区,他的辖区也是他的家。多年来刘道华在执勤岗位上救了数不清的人民群众,有为病人开道送医,有严重烫伤的小孩、有高烧抽搐的病人、有昏迷的老人……
39年的交警生涯,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心动魄,但平凡琐碎之处却尽显他勤于爱民的情怀、勇于奉献的风范。直到倒下前的最后一刻,刘道华仍坚守在春运安保一线,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