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疆六旬老人收养4个不同民族孤儿 长大成人各有所为

发布时间:2015-09-14 13:57:5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王玮
拉孜也木已年过六旬,但老人的精神很好,言谈中掩饰不住喜悦,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生活得很幸福。自2013年老伴去世后,子女们为了照顾她,轮流来家中陪她住,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图文无关

  拉孜也木是新疆伊宁县墩麻扎镇阿热买里村的回族村民,也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孩子最大的48岁,最小的也近而立之年。

  拉孜也木和丈夫都是回族,而他们的4个孩子则分别是回族、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因为被拉孜也木收养,这4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民族的孩子成为了兄弟姐妹。

  1972年,大儿子闵成福成为家中的一员,从那时起,每隔几年时间,拉孜也木就会为闵成福带回来一个弟弟或妹妹。40余年一晃而过,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拉孜也木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

  拉孜也木已年过六旬,但老人的精神很好,言谈中掩饰不住喜悦,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生活得很幸福。自2013年老伴去世后,子女们为了照顾她,轮流来家中陪她住,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拉孜也木自己没有生养,她和丈夫一直将4个孩子视如己出。大儿子闵成福是丈夫哥哥的孩子,由于家中孩子多,生活困难,闵成福5岁时被送给拉孜也木和丈夫抚养。通过与闵成福相处的点点滴滴,拉孜也木对孩子多了一层难以割舍的情感。所以,即便在他们日子过得很艰难的时候,他们还是收养了汉族女儿闵秀花。

  1976年,在墩麻扎镇医院,拉孜也木遇到了刚出生就被遗弃的闵秀花。看着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脸,她没有和丈夫商量,便把孩子带回了家。拉孜也木回忆说,那时是她和丈夫最穷困的时候,当时一个鸡蛋5分钱,孩子需要什么,他们只能拿家中母鸡下的蛋去跟别人换。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女儿的到来却为一家带来了许多欢笑。

  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些,拉孜也木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赚钱养家,而照顾妹妹的责任就落在了闵成福肩上。闵成福10岁时,就经常把年仅1岁的妹妹放在竹篓里,走到哪儿都背着。事实上,因为平日里为生计奔波,除了大儿子闵成福,其他的3个孩子都是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下长大的。也因为这样,兄妹4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也许是因为之前收养了两个孩子的缘故,拉孜也木和丈夫心善的好名声在镇上传开了。1982年,哈萨克族女儿闵秀珍刚生下来,因为家境贫困养不起,她的亲生父母找到拉孜也木,请求她收养这个孩子。拉孜也木没有多考虑,便答应了。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