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
“心理患者有些时候虽在表现形式上有类似精神病的症状,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应谨慎区别:莫把心理患者当精神病治疗。”近日,郑州子午心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王芳平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王芳平女士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压力的加大,当代社会面临心理问题的人不断增多,在临床实践中,心理患者的某些症状类似精神病的症状,如孤僻、懒散,短时脱离周围的社交,短期内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生活毫无目的,情感淡漠,对亲人缺乏感情。这种时常可见的心理问题与重性精神疾病早期有类似,家属认为情况很严重,会带患者到精神病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诊治,也因此最常被忽视,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被当成精神病治疗的情况。
“但两者症状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王芳平女士强调,一般情况下心理患者是有自知力的正常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困惑、痛苦,并能对这种困惑、痛苦有一定的认知,同时有强烈的救助欲望,希望通过他人的帮助解除自己的困惑和痛苦。心理患者通常会主动寻求心理专家、心理医生或者朋友的帮助。精神病患者则不同,他们一般没有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不知道自己有病,或者说不认为自己有病。精神病患者甚至认为目前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一般没有求助欲望。因此,精神病患者通常是被家人‘押解’到医院强制治疗。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为咨客或来访者,我们认为有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广义的讲谁没有点心理问题呢?只是我们这里讲的有心理问题的人或者心理患者可能是心思更重一些、问题更深一些、困惑更久一些、‘疙瘩’结的更实一些,需要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慢慢解开困绕自己多年的心中的‘死结’。实际上我们并不想将有心理问题的人或者说咨客称为心理患者。但是,出于习惯或者说为了表述方便,我们还是将来访者称为心理患者。”
来自网络
为什么临床实践中会出现心理患者被当成精神病人的情况呢?
王芳平院长认为,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心理患者有些时候会有精神病人的表象特征,这是将心理患者诊断为精神病原因之一。比如说,精神病患者有幻觉、妄想,并把幻觉、妄想当成真实的世界。心理患者会有幻想、想象,有时会作白日梦,有时会想象自己有一双翅膀在天空中飞呀飞呀。这时,当心理患者向精神病科医生描述自己的白日梦时很有可能被精神病医生认为是幻觉、妄想症状,进而有可能被认定为精神病。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在我国的临床的实践中,心理患者多数情况下都是到综合医院或精神病院找精神科医生寻求治疗。实际上,当心理患者走进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他是或者我是精神病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也是造成心理患者被诊断为精神病的一个原因。
第三,我国心理学起步较晚,大多数医院精神科医生的学习背景为精神病学,缺乏心理学的知识和背景,治疗的方法也是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为主,面对前来求助的心理患者,精神科医可能更习惯用对待精神病人眼光和方法对待心理患者。
第四,心理患者和精神病患者复杂的成因,以及心理患者面对精神科医生可能出现的虚假陈述和不完整陈述,都有可能造成心理患者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