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三百抗战“难童”南京聚首

发布时间:2015-05-21 15:58:43  |   来源:中国江苏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相涛
“惨南京,烈重庆,双城仇忾,双城祭!大屠杀,大轰炸,一寸河山,一寸血!”昨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87岁的裴金全与同伴们一起举着横幅,神情肃穆。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华北华东大片土地沦陷,千万难民流离失所,其中有大量孤儿或难童。为保护儿童,1938年3月10日,宋美龄、邓颖超等妇女界人士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裴金全告诉记者,“保育会不仅给难童提供了庇护,还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1939年,当时11岁的裴金全在保育会成都分会第4保育院完成了小学教育,随后进入保育中学继续学习。

  现存的保育生多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亲历者和幸存者。提起日军的暴行,87岁的朱文华数度哽咽。南京沦陷的第50天,日军就踢开了她家的门,在尖刀之下一家七口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几天,随后开始逃亡。当时母亲已有七八个月的身孕,连夜逃亡的恐惧与疲惫,导致母亲在逃亡的第二天就早产了。“小弟弟早产,逃亡中又没法悉心照顾,母亲只好将他扔在了野外的田埂上,如果现在他还活着的话,应该快80岁了。”朱文华泣不成声。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