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沈阳初中生写作文:祝老师生病

发布时间:2015-05-12 16:43:14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夏楠
5月11日,一篇沈阳某初中学生的作文在微信朋友圈中被转发,而让所有看到这篇作文的人都大吃一惊的是,作文的题目竟然是:祝老师生病!

  心理专家

  课后作业应从多元化、生活化出发

  在心理专家杨子看来,正所谓“童言无忌”,与其纠缠于学生的对错与否,不如将目光转向中国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更新。虽然作文的题目有些奇葩,但其实,这篇作文非常具有代表性,它折射出了一群孩子的心理反应,那就是一种厌学的状态,这不仅反映出对老师目前教学方法的不满意,也反映了当前孩子们课业负担很重,这是对当今中国教学结构的不满意。

  杨子认为,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多给予孩子们一些心理补偿,例如,多搞一些社团活动或体育活动,让孩子们能从烦躁、乏味的学习环境中转移一些焦虑。

  “一个初中的孩子不仅要有学习,还得有生活,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就剩学习了。”杨子希望老师们在为学生留作业的时候,抛弃那些枯燥的数字题,多从兴趣化、多元化、生活化出发,让孩子在学习中走近生活、融入生活。

  记者了解到,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先苦后甜型,初高中拼命学习,熬夜看书,当获得了一个令人满意的高考成绩,轻松惬意的大学生活就是对前十二年辛苦付出的回报,恋爱、游戏、兼职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内容,而学习只是业余之外的“调剂品”。虽说并非所有学生都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知识,但课堂上睡觉、刷手机、看小说等行为却屡见不鲜,可以说已成习惯。反观国外的教育模式,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相对轻松,学生能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并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相比中国学生天天埋首于课本,外国小孩的童年生活相当丰富多彩,以至于中国孩子远渡重洋后,面对国外课堂的教学知识能“分分钟搞定”。但大学的学习压力却是国外教育体制的重头戏,也是国外学生需要付出相当辛苦才能迈过的坎儿,他们不需要像中国学生“过五关斩六将”挤入名牌大学,只需要提供申请书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但随之而来的沉重学习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