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记者概括的新闻肯定有漏珠之憾,甚至,记者省略的内容有可能正是读者需要的信息。正是出于对读者高度的重视,晶报决定今日起推出情境报道“阳光故事”。对于这类故事,记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叙述和描写,以更多地保留细节。如果您还读得下去,读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受到了感动和得到了启发,请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不断探索这种新的新闻写作方式,做更精彩的“阳光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老板洪大超(化名)投资3500多万元收藏了一系列商周青铜器和元明青花瓷器,相隔20多年后的2012年,他开始着手筹建华夏文物博物馆。筹建博物馆的前提是鉴宝,于是,就有了——
4月24日,周五。从武汉开往深圳的G1013次列车到站时间是下午5点,但洪大超和晶报记者习风4点不到就来到深圳北站,等着国内知名青铜器修复专家方国荣的到来。
尽管习风事先说好接待队伍不要浩浩荡荡,但是洪大超还是请了两个收藏界同行、两个摄影摄像。
4月14日,洪大超请习风为他筹建华夏文物博物馆鼓与呼。作为记者,当然要现场品鉴外加刨根问底,于是,习风将洪大超所藏青铜器上铭文全部拍下来,买来《古文字类编》、《甲金字典》、《商周文字研究》进行研究,很快,便发现两处破绽:一是该青铜器铭文一反商周的阴文习惯,居然是阳文,二是铭文字体没有古人的朴拙反倒有今人的匠气。
习风毕竟对青铜器是外行,也没把这个疑惑提出来,只明确告诉洪大超:“如果要报道,必须有我认定的专家进行鉴定!”洪大超倒也爽快:“你给请个专家如何?”
方国荣是习风托朋友请到的。这个50多岁的专家一辈子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编钟就是他参与修复的。但方国荣谦虚得不行,他明确声明:“我只是利用周末时间过来看看,不是鉴定——鉴定是要走流程的。”
2013年6月3日,深圳市文管办曾组织专家鉴定为“仿古制品和一般工艺品”
2012年2月,把“宝贝”收藏了将近30年的洪大超向深圳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创立中国华夏文物博物馆的总体构想》。在这个构想中,洪大超对“华文馆”的特色概括为“在海内外独树一帜、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绝无仅有,不可替代、不可再生。”规划选址龙岗,占地面积约1000亩;建筑设计拟请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出任总设计师。
总体构想递交之后,有关部门明确告知“必须通过鉴定才能推进”。
2013年6月3日,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组织省文物鉴定站和深圳博物馆等机构文物专家,对拟建立的“华文馆”藏品进行鉴定。专家们在仔细甄别研讨后得出意见:“除少量已残碎的青花瓷标本外,其他均为现代仿古制品和一般工艺品,且工艺水平较低,不具备鉴赏和陈列展示价值。”
对于如此结论,洪大超很不服气。请晶报记者习风报道时,洪大超一直强调,深圳市文管办组织的鉴定“我不服气”,“他们只看了七八分钟就给我的藏品下了死亡通知,极不负责任,何况来的一些所谓专家都是年轻人。”
今年初,洪大超又给“尊敬的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领导、尊敬的区文体局各位领导”上递《请求复鉴报告书》,称“经多方专家及收藏鉴赏家多次对实物进行考证”,其收藏的青铜器是“极其珍贵的国宝”。
“中国甲骨文金文研究院院长”宋长海“认定”洪大超收藏的青铜器是“国宝”
2月26日,正月初八,“中国甲骨文金文研究院院长、世界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怪夫子、85岁老人家”宋长海应邀从广州来到深圳观看洪大超的收藏,与他一起来的还有“8个专家”。
洪大超说,宋长海初八下午3点到深圳,一直看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第二天上午又重新看了一遍,宋长海认定,洪大超收藏的青铜器“属商中晚期皇宫礼器,其中四方鼎记载皇帝父母及子女情况,四方人面大鼎属皇帝御用遗物,圆鼎是商朝国家与联盟结帮的记载”,“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为了证明他所说属实,洪大超两次当着习风的面给宋长海秘书打电话,并按下免提。习风听到最多的是,这是国宝,要防止氧化,要尽快整理。
“老人家反复告诫我,一定要保护好国宝,不要进空气,拍照时不要用闪光灯,不要用笔去拓字。”洪大超说,“老人家愿意带6个专家进行全方位整理,不过时间估计要一年,最快也要8个月。”
一个7人专家团队将近一年进行整理,这费用太大了!事实上,在正月初八宋长海初步认定后,洪大超当天就将好消息告知了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希望对方第二天派人来听汇报。但是第二天,“只是街道办派了两个妹仔,而且半个钟头就走人了。”
在洪大超的办公室内墙上,挂满了“宋长海拿着放大镜观看藏品”的照片。在洪大超的手机上,也装几百张宋长海观看藏品和与之交流的照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