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中国结婚成本30年 结婚成交易啃老和裸婚选择最多(图)

发布时间:2015-05-05 17:54:34  |   来源:胶东在线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金涛
据网友计算,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千倍。在高昂的婚恋成本之下,年轻人结婚方式选择的两极分化日趋明显。一部分人选择啃老,另一部分则直接选择裸婚。

结婚成了交易的一种方式

  买与不买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

  在房子这座“大山”面前,毛峰决定绕道而行。他说,即便每月要付几千元的租金,也不会考虑买房子。2011年,毛峰毕业那年,北京五环内的房价就已经涨到3万多元一平方米,“我觉得以我的收入不可能买得起房子,从此不再想这事,也不焦虑了。”

  “买不买房,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但除了父母赞助,年轻人哪儿来这么多钱?”他的圈子里,父母代付首付的现象挺普遍。毛峰却说,基于家庭的经济能力,他不会接受这种做法。“我也不羡慕用家里的钱买上房子的人,只有用自己挣的钱买了房子,才有成就感。”

  “按揭像个黑洞,我不想让自己的生活乐趣和享受都掉进去。”没有房贷的负担,他本人是各种聚会的常客,还不时买票观看现场演出,或是听上几场音乐会,“日子过得很滋润”。

  毛峰坦言,“不买房”的选择确实不是主流。他毕业留在北京的同学们,大都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视作必须。他的家人也说,既然在北京工作,还是应该在合适的时候置一处房子。

  近期,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要背沉重房贷,过半90后大学生或职场新人宁愿不买房。若有一笔相当于住房首付款的资金,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选择创业,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买房。

  房价高、收入低、不愿房贷压力影响生活质量、家里有钱不缺房……这些,都可能成为90后们不买房的理由。也许,买房不再成为年轻人最为重要的人生选择,如果有钱,他们更愿意创业,或者做其他有成就感的事。

  养家:“老奴”+“孩奴”

  在全面迎来“421家庭”的今天,养老又养孩的压力,着实给当代青年出了一道难题。

  在国内一些知名网站的育儿论坛,很多年轻爸妈都在“晒”自己抚养孩子的成本,每月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类支出外,还有婴儿写真、保姆开支、幼儿园学杂费、早教课和补习班等额外费用,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感叹抚养孩子已成了“甜蜜的负担”。

  王爽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在河北老家由父母帮着带。“在老家会省很多,像孩子一年的幼儿园的学费大概是2600元,每月再给父母1000元的生活费。”等孩子将来再大一点,还要给她报一些兴趣班,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爽说:“现在父母身体都健康,还能帮着我,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所以我现在最担心父母生病,如果父母一病,将面临更多的问题,所以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老人健康,自己能在北京多挣点儿钱。”

  王爽笑着说:“以前买东西的时候,只要价钱不是特离谱,喜欢就买;现在买东西基本就是网购了,只挑实惠便宜的买。”

  小王和妻子几年前从湖北到广东惠州工作,已事业有成。作为家里的独子,他非常牵挂老家的父母。

  他说,因老婆也是独女,婚后就一直想着把双方父母接到惠州来一起生活,因种种原因一推再推。现在儿子快两岁了,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可是老人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养老的精神压力,一方面是养儿的生活现实窘况,上下两代的压力让他疲惫不堪。

  和小王一样,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里,独生子女们将不得不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他们不仅有“养不起小孩”的忧虑,还要直面“养不起父母”的危机。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不太敢去旅游,因为开销太大;看着商店里的贵价货很喜欢却不敢买,因为手头缺钱……

  专家:政府和社会应“替儿女尽孝”

  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社会要负起责任而不只是让年轻人来承担照顾父母,首先应该延长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的工作时限,而不应该一刀切地实行所谓退休制度。同时,需要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险网络,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中国社会仍然要提倡“孝文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主要是体现在精神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因为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在物质层面上的家庭保障,必然要逐步为社会保障所取代,这就是要由政府和社会来“替天下儿女尽孝”。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