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江苏法院两年引入两千“新人” 淘汰百余“老人”

发布时间:2015-06-28 10:39:57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顾敏  |   责任编辑:杨振鹏
作为最先经历司法改革大潮的群体,江苏的书记员队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洗牌”:2013年7月至今,近2000名新人加入法院初、中级书记员队伍。

  6月25日至7月15日,江苏69家法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25名聘用制书记员。


资料图

  作为最先经历司法改革大潮的群体,江苏的书记员队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洗牌”:2013年7月至今,近2000名新人加入法院初、中级书记员队伍;同时,100多名未能通过考试的老书记员遭遇淘汰。改革激活原本松散的书记员队伍,找到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突破口,为即将到来的法官员额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临时工”难听懂法言法语

  改革,往往从问题倒逼而始。

  2011年4月,彭璐入职徐州中级人民法院做书记员,每月报酬900元。两天后的庭审,彭璐异常紧张,手不听使唤,听不大懂“法言法语”。“审判长不时停下审理,一遍遍给我归纳复述。”彭璐听到当事人的不满,心里却不以为然:不就是个临时工嘛。她后来知道,原本庭审只要1个多小时,因她而花了两个半小时。

  改革前,这样的“临时工”心态,一度在书记员队伍中盛行。盐城建湖法院院长杨越华发现,不少书记员干这活,只是临时过渡,“骑驴找马”,随时准备一走了之。

  省高院历时1个月的调研显示:截至2013年3月,全省法院有6722名书记员,其中,公务员身份2607人,政法专项编制966人,编制外3149人。编制外书记员身份多元,待遇差别巨大,多的月薪3000多元,少的不到1000元,“同工不同酬”“同事不同命”现象普遍。

  作为审判辅助人员,书记员不但要担任案件记录,还要办理从收案到卷宗归档等其他工作。“由于书记员水平参差不齐,法官庭审时必须花很大精力关注笔录,无形中,庭审不得不以笔录为中心。”盐城市中院政治部主任许建兵说。

  书记员考核通过率不足三成

  去年6月,28岁的孟冉辞去国航乘务长工作后,通过省高院公开招考,成为徐州中院初级三等书记员;同一时间,在法院做书记员16年的常州汪女士两次未能通过考核而离职。

  这两人的际遇恰恰印证我省书记员改革的选人机制:对外公开招录引进新鲜血液,对内考核淘汰部分老书记员。江苏法院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社会化招录、专业化培训、序列化管理、职业化保障、统一化标准为路径;以招录雇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职务序列、职业保障为机制,逐步建立起符合司法审判工作需要的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体制。

  然而,要通过考核成为一名书记员并非易事。2013年以来,江苏高院共考核书记员3900多人,核发聘用制书记员等级证书1092本,这意味着考核通过率不足30%。考核最大的门槛就是速录技能,根据要求,初级要求不低于听打120字/分钟,准确率95%;中级为不低于听打160字/分钟,准确率95%;高级不低于听打200字/分钟,准确率95%。

  在“落榜”的2000多人中,已在法院工作多年的老书记员去留是难点。“改革中的阵痛,是不得不过的关口。”江苏高院院长许前飞认为,必须守住门槛,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去年2月,我省全面启动对数千名老书记员定岗培训与考核的“回炉”工程。截至当年底,各级法院100多名没能跨过门槛的老书记员离开法院。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