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常熟讯 “在家门口就有常熟的专家坐诊,给我们送医送药,真是太谢谢你们了!”6月17日,常熟对口帮扶思南的9名专家在医疗队队长徐国民的带领下,联合县民族中医院的26名医护人员来到距县城三十多公里的塘头镇开展专家巡诊义诊活动,当天共为600多人接诊,受到了大山深处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是医疗队来到思南后的第6次“送医下乡”。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也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4月初,常熟第七批医疗队冲破疫情阻隔,奔赴千里之外的贵州省思南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迄今累计完成门诊4700余人次,实施大小手术80多例,开展新技术20多项,修定完善制度28项。常熟挂职思南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东说:“常熟援思医疗队派出最好医生,组建最好团队,跋涉山乡村寨,情洒乌江明珠,生动诠释了医者大爱的天职。”
创下当地医疗技术多项“首例”
“这病困扰我40多年,如今终于治好了。” 5月15日,当思南县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孟逸芳走出病房,守候在门外的李正芬连忙上前,将攥热的锦旗送到她手中。
李正芬说,40多年来,眼部胬肉越长越大,眼睛异物感明显,严重影响视力。从未出过“县门”的李正芬别无选择,只得一次次找到县里的眼科医生寻求一线生机。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李正芬听说县里医院有常熟的专家,她立即挂号求医。5月7日这天,在思南县人民医院,孟医生为她实施了左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经过几天的康复治疗,李正芬病情恢复良好。
孟逸芳是常熟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她和其他15名援医队员分别对口帮扶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塘头镇卫生院、许家坝镇卫生院,涵盖医学影像、肿瘤、骨科、重症医学、新生儿、医学检验等学科。16名医生中有10人是副主任医师,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常熟医疗队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理念,“思南常熟”微信公众号上,诸多医疗技术“第一”刷新纪录,更记录着常熟医生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
前不久,一位70多岁的重症患者送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气息奄奄,神志不清,唯有一双无神的眼睛流露出对生命的渴望。
“此前有多年糖尿病史,常年服二甲双胍,肾功能不全。”患者家属告诉医生。
那天是来自常熟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庾胜副主任当班,患者病情危急,一刻也不敢耽搁。凭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庾胜副主任迅速判断患者是“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这种病死亡率极高,是思南县医院首次遇到的最严重此类病例。
“必须迅速抢救,否则患者将有生命危险。”庾胜和重诊室的其他医生意见一致。
重症室外,是焦急的家属。“情况严重,要不要转院,这里的医生能行么?”家属心里没底。重症室内,庾胜一边立刻行床边紧急CRRT治疗,考虑患者同时合并肺部感染、脓毒症,立刻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一边通过仪器实时监测患者的PH值、血钾、肌酐等生理指标。
经过48小时与死神的争夺,常熟医生从死亡边缘又抢回一条生命,经过5天的综合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在援医的日子里,常熟医生天天与“死神”赛跑,很多以前成功率不高的治疗技术一个个成功实施,填补了思南医疗技术多项“空白”。思南县人民医院院长陈绍发感叹常熟医生的精湛医术,同为医生的他,认为援思医疗队的到来,让更多的危重症患者迎来了救治的希望,全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能力明显提高。
常熟专家带来“脱胎换骨帮扶”
“挂一下肿瘤科门诊,常熟专家王鹰的号。”早晨9点,思南县人民医院的候诊处,排队等候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但在半年前,县人民医院的肿瘤科门诊还是“空白”,直到去年12月新的县人民医院投用后才设立,人员配备不够,诊治经验有限,肿瘤科连一例肺癌化疗也没做过。
常熟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鹰的到来,让思南同行有了“主心骨”。针对肿瘤科目前情况,王鹰制定精准工作计划,完善各项制度。在王鹰副主任带领下,肿瘤科从过去无人问津到患者慕名求医,不仅填补了肿瘤科的技术空白,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了肿瘤科的诊治和管理水平。
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常熟医生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每个队员确定1—2名重点培养对象,建立“跟学班”带教指导关系,帮助建设“2+5”重点专科,“2”即重症监护室、急救中心;“5”即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儿科。目前,思南县人民医院泌尿科被评为铜仁市级重点专科,普外科通过铜仁市临床重点专科审核,为思南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卫健局局长黄正权说:常思两地组团式帮扶实施以来,培养了大批本土医疗卫生人才,给本地医院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帮扶,离“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