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危废核查
实施执法检查
监管执法,让环境更美
排查环境污染隐患。开展涉化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散乱污”专项整治、废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检查、VOCS专项执法、重点行业环境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等十余项专项行动,推动面上环境隐患问题整改。实施全县排污单位精细化监督管理,落实污染源日常监管随机抽查制度,累计检查重点排污单位179家次、一般排污单位286家次、特殊监管对象222家次、其他执法事项855家次。全年环境执法监管共出动5880人次,检查各类污染源1575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67件,处罚金额953.56万元,使用“四个配套办法”共16件,其中查封扣押14件,线索移送公安2条。
监测海洋环境
监测夜间噪声
调处环境信访矛盾。实施“阳光信访工程”,进一步畅通网络问政平台、“12369”环保举报热线、环保微信等环境信访投诉渠道,提高举报处理的时效性,及时回应群众的合理环境诉求。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建立重要环境信访处理工作制度,实行重要信访事项专题会办以及现场查处回访制度,对已经受理和办结的重要环境信访事项定期梳理研究和回访跟踪,最大限度提升回访对象的支持率和满意度,源头控制越级信访、重复信访现象发生。加强信息公开,增强信访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公众知晓方式积极主动发声,公开发布环境质量报告信息。
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强化环保法制宣教,致力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渗透和培养,激发企业做好环保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对企业务指导,公开环境审批、排污许可、排污费收取等事项,扩大公众参与权和企业知情权。实行企业环保问题提前预警,对污染治理存有潜在问题的企业提前发出预警公示,指导企业及时整改到位,消除问题隐患。开展环保服务“进百企、走基层”活动,把技术、信息、指导和培训带到企业。出台企业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帮扶政策,加大环保专项资金向污染治理项目倾斜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治理设施深度改造、清洁能源及循环经济项目,加快危废处置、污泥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规范案件行政处罚。制定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试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行)》文件,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环保执法与司法衔接,每季组织召开一次环保执法与司法衔接联席会议,会商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和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事宜及有关案件进展情况,研究讨论下一步跟进措施,明确各自职责。及时重启受罚企业信用绿灯,切实履行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职能,真心实意服务企业转型发展,对污染治理一时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前发出预警公示,指导企业及时整改到位,为企业正常发展重启绿灯。
防疫抗疫,布阵“天罗地网”
织密疫情防控网。庚子新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射阳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勇担责任使命,有召必回、有令必行,以战斗姿态坚守在岗位、冲锋在一线、战斗在前沿。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过程监管医疗废弃物废水收集、转运和处置,科学指导医疗机构及时、有序、安全、高效、无害化处置医疗废弃物。加大定点医院和危废处置单位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对县内各个定点医院和医废处置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努力构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防线。加密大气环境、地表水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天采集空气质量数据,每两天手工监测一次射阳河、明湖水质,坚持当天采样当天分析并报送数据,充分发挥监测预警支撑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非常时期特事特办。射阳生态环境局以对人民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切实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要求全系统一方面统筹协调好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打出“组合拳”,确保全县医疗固废环境安全;另一方面,统筹协调好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资源,实行非常时期“临时豁免、特事特办”措施,全力支持和服务医疗机构做好一线疫情防控,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隐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利用政务平台、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手段,将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及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工作要求,第一时间传达到全县各医疗机构。
助企复工一臂之力。射阳生态环境局专门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组,细化措施,分工到人,对相关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驻点帮扶;对计划复工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提前开展巡查和审核,指导企业健全环境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疫情期间环境管理方案及环境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复产稳产达效。与此同时,制定出台支持企业有序稳定复工复产的相关措施,简化复工申请办理流程,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创新排污许可证核发方式,为全县经济运行、企业稳定发展架桥铺路。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是当代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射阳兴,环境好则射阳好。射阳县将始终昂扬奋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鹤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
编辑:戴卫华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