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经济 > 经济观察 > 正文

“数”说湘潭景美业兴人和谐

发布时间:2023-12-05 15:51:31  |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   作者:章婷  |   责任编辑:DH019
2023年,湘潭市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上下齐心、真抓实干,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五大振兴”(产业、人才、文

——湘潭市致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秋收冬储好“丰”景,政通人和庆振兴。

  2023年,湘潭市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上下齐心、真抓实干,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五大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捷报频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7.6万亩,收购粮食16.35万吨,较去年增加2.46万吨;生猪存栏180万头,湘莲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市各地农村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累计创建美丽乡村159个、美丽屋场1230个、美丽庭院星级户17万余户。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86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36户,新(改)建农村户厕3426座。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湘乡市龙洞镇泉湖片区、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入选全省第一批“和美湘村”优秀案例,雨湖区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区),韶山市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湘潭县乌石镇、湘乡市泉塘镇、雨湖区姜畲镇、岳塘区昭山镇等乡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为持续擦亮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州”及年度综合考评“四连冠”金字招牌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到位”夯实基层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责任压实到位、政策优化到位、力量接续到位、督查监管到位,全力夯实各项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走访督导。45名“五大家”联点市领导主动靠前指挥,50多个行业帮扶单位的负责人身体力行,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落实,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

  近年来,全市各地继续推行双组长责任制、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调度机制,构建了“1+N”政策体系,《2023年湘潭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湘潭市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筑牢政策支持的“四梁八柱”。

  市、县两级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共计188支326人(其中市本级45支69人),对所有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1502户3183人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每月走访一次以上;对脱贫户36459户96537人和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141户4582人开展结对联系,每季度走访一次以上。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建立起“县乡属地管理、单位跟踪管理、驻村办服务”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严把项目入库、绩效评价、资产管理“三关”,努力提升驻村帮扶、防返贫监测、项目资金监管等工作质量。

  “六大提升”守好防贫底线

  今年,我市坚守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点举措和主要成绩体现在“六大提升”。

  防返贫监测帮扶创新提升。全市各地不断完善乡、村、组三级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创新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应用数据分析。全年开展两轮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共核处风险点预警2829条,核处率100%,未发现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总体情况稳居全省前列。

  项目资金管理整合提升。今年我市防返贫监测项目库新增2145个项目,其中890个纳入本年度实施计划,资金规模11.63亿元,同比增长24.7%;累计争取到位国、省衔接资金2.91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此外,市、县两级严格落实“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要求,确保投资规模不低于去年。

  脱贫特色产业优化提升。本年度全市经营性帮扶产业项目781个,投入财政扶贫(衔接)资金约3.12亿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项目156个。上级要求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得低于60%,我市整体达到75.76%,雨湖区的典型做法获全省宣传推介。

  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提升。全市各地结合“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陆续开展了多期新农民示范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帮助3.93万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户)外出务工,完成任务数的104.91%。全市就业帮扶车间达96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983个,吸纳脱贫人口就业723人。同时,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继续落实县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共计发放620人次15.37万元。

  “3+1”保障持续巩固提升。“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应发尽发,“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卓有成效,确保就业率在90%以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40999名农村低保人员,月人均救助水平308元,全省排名第二。 全市754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危房改造及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年度任务完成率100%。

  易地搬迁后扶完善提升。我市现有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338户1023人,今年全面推行“点长制”,建设完善了“一站式”服务窗口。易地搬迁群众全面接受监测帮扶,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

  “三项任务”提升乡村面貌

  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任务,市本级出台了《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促动、消费帮扶推动等举措。市乡村振兴局与湘潭农发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放贷款助力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发展生产。全年新增小额信贷2570笔10769万元,贷款余额户数占比15.33%,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全市农村户厕新(改)建任务3426座,截至11月底已完成3423座。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共计有503200座,信息采集录入率达99.6%;问题厕所“清零攻坚行动”接近尾声,当前整改率为93.9%。

  在稳步推进数字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全市各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其中,湘潭县分水乡分水村、中路铺镇柳桥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雨湖区积分制管理、智慧防控系统建设等经验成果,以及韶山市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特色亮点获国、省推介。

  “两项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今年,湘乡市东郊乡资深种粮大户田学文继续流转耕地2400多亩,主要从事“早专晚优”粮食生产,并开辟适度规模的莲(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为10多家脱贫户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稳定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村民三方共赢目标。

  韶山市银田镇华南村“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取得新进展,在外经商20余年的成功人士贺荣欣然返乡创业,改造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场地发展预制菜产业,既为当地优质农产品开辟了销售渠道,又让20多位村民务工增收与照顾家庭两不误,其中,有3名勤杂工是曾经因病、因残致贫的脱贫户成员。

  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依托长株潭“绿心”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和美湘村”建设,积极发展民宿、露营、果园采摘等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美丽风光”有效转化为“美丽经济”。

  ……

  近年来,我市以创新推进示范创建、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两项创新)为抓手,大力开拓“两业”(产业、就业)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县一园七镇百村”示范创建工作汇聚相关部门政策、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打造特色亮点。

  其中,湘乡示范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顺利通过省级中期评估验收。市级领导联村示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探索建立4个方面30条示范村建设指导标准,“万名新农民”培训计划在特色产业基地、美丽乡村精品点、革命教育基地、红色名村等建立教学实践点和教学基地,利用“指尖课堂”“干部夜读”“田教授”等立体化教学模式,针对性、订单式培养乡村振兴各层次、各类别人才,成效日益明显。(章婷)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