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07-29 11:51:27|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合肥高新区严格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替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主动作为,积极创新,谱写民政

  合肥高新区严格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替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主动作为,积极创新,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强化精准帮扶,提升温暖指数。

  低保救助精准覆盖。依托专业系统平台,实现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网上无纸化审批,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1-6月共支出社会救助资金597.86万元,惠及群众3056人次。对辖区城乡低保对象773户1469人均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发放保障资金462.37。上半年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8户12人,退出16户27人;临时救助27人次,支出救助金12.4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5.36万元,惠及群众1461人。高新区现有困难群众11560人,各项救助政策继续提标扩面,预计将摸排出困难群众18300人。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散居孤儿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 1000 元调整为每人每月 1262 元。全区享受孤儿保障6人,上半年发放保障金5.24万元。做好疫情期间民生保障。及时上线社会救助在线申请渠道,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自助申请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等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各种途径,做到户户到位,不漏一人。落实重点场所防控举措,对辖区城西桥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三级中心、老少活动家园、社区食堂(助餐点)等进行临时封闭式管理,切实从源头上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是优化养老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全区已纳入市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安置人数为15260人,保障人数15260人,到龄享受人员4300人,每月涉及保障金约280万元。区级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在发人员1950人,每人每月639元,月保障金约125万元。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享受对象587人,其中70周岁以上低保339人,70周岁以上空巢(无子女)59人,90周岁以上高龄189人,对经济困难的高龄老人覆盖率达100%。按照600元/人/月的标准,1-6月共结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共计231万元。切实维护特困老年群体基本生活权益。开展特困供养资金绩效评价,实现资金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高新区有特困供养人员101人,其中农村特困供养人员99人,城市特困供养人员2人;45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供养, 56人分散供养,1-6共计发放特困供养各类资金共计81.83万元。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进一步夯实“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16个城市社区,总面积1.5万平方米,可提供日托床位135张。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分别为75%和88%。持续推进养老“助餐工程”建设,在已建成养老助餐服务机构10家的基础上,加快建设4个社区助餐点、2个社区食堂,确保2020年底全区社区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充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总建设投资约1048万元,将一处近3000米的闲置宿舍楼,改造成集社区食堂、助浴中心、托养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预计直接受益人500余人。

  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宜居指数。

  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示范点培育。完成天乐中心、蜀麓中心示范点初步验收评估。落实全市为民办实事工作方案,完成2个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建设选址。社会组织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高新区有区级社会组织119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94家,社会团体25家,社区社会组织130余家。以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为平台,投入30万元,开展第二届社区治理公益创投大赛,“共享花园”、“让垃圾回家”等17个居民项目入选,上半年,各项目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2次,累计服务人数2058人次。开展2019年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年检工作,已完成75家。持续开展“五社联动”工作。打造天乐中心、兴园中心示范点,加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互动,将社会组织的专业性与居委会的群众性有效结合。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给予一次性奖励,全区持证社会工作者76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投入资金10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智慧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居民生活消费、居家养老、医疗保健、家庭治安防范等居住体验。垃圾智能分类、高空抛物防范、智慧养老等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深受居民好评。(杜杨 曹扬眉)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