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投诉曝光 > 正文

幼儿园上培训班乱象屡禁不止 “小升初”考的到底是谁

发布时间:2013-05-11 10:44:3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据媒体报道,今年广州的小学生如果想参加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学校两场“小升初”考试,必须在6月26日-7月2日连续7天参加考试。“小升初”成“车轮战”,小学生如何吃得消?

  据媒体报道,今年广州的小学生如果想参加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学校两场“小升初”考试,必须在6月26日-7月2日连续7天参加考试。“小升初”成“车轮战”,小学生如何吃得消?

  事实上,孩子们的“小升初”考试提前几年就开始了。为了通过“推优”,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辗转于各种培训班,为了上名校,可谓勤练十八般武艺。

  对于家长来说,“小升初”更是一道折磨人的难题。这道考题答案各异,但评判标准只有一条:孩子能否上名校。如今,“小升初”家长已经成为心态最焦虑的特殊群体。一个孩子“小升初”,全家动员上战场。

  “小升初”也给教育部门出了一道难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就近升学”,禁止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由于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在家附近找学校”正演变成“在名校附近找房子”。在一些城市,学区房价格要比类似地段普通商品房高出20%以上。更令人担忧的,通过择校,社会资源纷纷向名校聚集,造成“名校独大”,进一步拉大校际差异:动辄上万人的超级名校,好教师和好生源越来越多;周边的学校“失血严重”,越来越弱。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小升初”择校热给社会公平出了一道难题。透视择校乱象背后,一条灰色利益链若隐若现,学校、教师、主管部门,甚至还包括“学托”,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随着费用攀升、门槛提高,择名校日益成为少数人享受的权力,普通大众“看得见、摸不着”。

  权贵化、应试化、非理性化……“小升初”择校日益成为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拦路虎”。要改变这一现状,一纸禁令远远不够。和所有改革一样,教育改革也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挑战。“如果好学校都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孩子在读,这个格局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