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投诉曝光 > 正文

武汉分配生公开透明不能停在纸上

发布时间:2013-04-27 10:03:13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武汉市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称分配生制度设计出发点是好的,但官方规定的很多保证公平公正程序多为“雾里看花”,信息公开不足导致大家有了“拼爹”猜想。

  “广泛宣传,公正透明。”这8个字的“工作要求”,连续8年出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招录分配生工作的通知中。本报记者采写的《武汉中考分配生制度加剧教育不公》(详见4月24日六版)报道刊发后,武汉市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称分配生制度设计出发点是好的,但官方规定的很多保证公平公正程序多为“雾里看花”,信息公开不足导致大家有了“拼爹”猜想。

  事实情况是否如此?《法制日报》记者再次进行了调查。

  考生与家长眼中的“分配生”

  4月25日11时40分许,武汉市武珞路中学门口,《法制日报》记者与前来给孩子送饭的家长们聊起了前几天进行的中考分配生考试。

  “我家儿子没有参加那个分配生的考试,他的成绩不是特别好,而且我们对分配生(政策)也不清楚,不了解。”一位九年级学生家长说。

  “分配生的选取都是学校决定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考试成绩也不对外公布。”一位中午来看望儿子的父亲这样说。

  学生们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分配生谁都可以去跟班主任申请,但并不只是成绩决定的,要靠你自己去跟老师争取,然后通过考试就行了。”一位已经考取了湖北省级示范高中东湖中学分配生的男生说。

  不过,也有学生说,他们班压根儿就没有分配生的名额,而隔壁班却有10多个名额。

  公开透明规定“看起来很美”

  在采访中,武珞路中学的很多考生家长称不知道该中学推荐名单的公示是张贴在校内教师食堂门口。

  不过,按照武汉市教育局的规定,候选学生名单要在学校公示栏上公示3天。

  “作为改革,分配生制度抑制初中‘择校热’的初衷是好的,但光有好的目标还不够,还应该有一套体现公平、公正的操作程序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有些家长抱怨分配生制度加剧教育不公,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晓燕认为,是不是公平,需要通过对分配方案的解释来说明。

  2006年至今,武汉市教育局每年都会下发关于分配生招录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分配生工作方案进行说明。教育局要求分配生招录工作“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每一工作程序和结果,都要公正透明,并负责受理相关质询、投诉并作出解释。”但从2010年起,上述公示和监督要求被删除。

  此外,4月22日至25日,各初中、高中学校要公示经区教育局审核后的分配生候选名单。记者观察后发现,有部分高中在官网上公布,有的将名单张贴在校门口,部分区只有高中公布而初中未公布。

  “分配生按照文件来说像是公平,其在操作中黑得很,你还有苦说不出来。”在“家长100论坛”上,一位网友在跟帖本报报道时称。

  回应:操作过程整体上绝对公平

  4月24日,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关注。

  今日,武汉市教育局这位负责人致电记者,回应称全市中考分配生制度执行是按照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进行的,初衷是为了照顾弱势初中,让那里的孩子也有机会上省级示范高中,降低“择校热”。

  对于报道中部分家长认为分配生制度加剧教育不公的质疑,这位负责人称,“操作过程整体上是绝对的公平”。但他也承认,不排除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还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按照武汉市教育局的规定,社会各界都可以对分配生工作进行监督投诉。记者追问是否接到过投诉或有无学校受到通报或处分,武汉市教育局这位负责人没有做出回应。

  “分配生制度具体评价标准是什么?品与学各占多大比例才合理?综合素质如何评定?谁来保证评定的公平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余学锋认为,如果没有客观标准,评价过程又不透明,家长难免要怀疑“拼爹”。

  在余学锋看来,任何制度,如果不能让多数人受益,或者缺少透明度,都会引发公众的合理化猜想,“减少这种猜想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将分配生制度的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不能让公开透明仅停留在纸上。

  余学锋建议,要运行好这样一个制度,一是适度控制分配生比例;二是分配生降线预录的分数不宜过高;三是要让分配生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