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就业 > 正文

高校就业调查:毕业生就业心气高易高不成低不就/图

发布时间:2015-01-22 14:05:01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徐美娟
2015年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如今普遍认为,找工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找份好工作。不少毕业生眼光高,易高不成低不就。

  企业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到目前已举办了一场大型招聘会,33场小型招聘会,前来招聘的企业主要以本地及周边城市为主,也有北京、深圳油化企业的三产。本地企业海科化工除了在青岛、济南招聘员工外,胜利学院也是其人才招聘的主要合作伙伴。“我们这次招聘了30多个胜利学院学生。学院培养的应用技术型学生符合公司要求,主要安排在了生产一线岗位,月工资4000元左右,离职率不高。”海科化工邢经理告诉记者,公司招聘基层岗位员工的难度不大,但是缺的是高精尖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迁往青岛后,直接导致东营市工程化研发以及培养高水平人才平台的缺失,企业科研平台后备力量也受其部分影响。有的企业所需人才因受东营高校学生的学历及技术水平限制,招聘时常常将眼光放到东营以外乃至全国,外地求学归来的东营生源毕业生成为“香饽饽”。

  “工科女都不好找工作,专业对口的工作对男生需求量大,虽说可以算性别歧视,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女生也不大适合到一线进车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对记者说,这半年来她已参加过媒体、科研单位的若干场招聘考试,下一步准备参加一家银行的面试。

  胜利学院就业处的陈老师表示,学院定位就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很多学生对一线工人岗位也并不排斥,心态好的学生还想到偏远地区工作磨练自己。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找个稳定的工作,学生自己也要看发展的空间,找工作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石化企业的第三产业,而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学生们并不具备相关条件。

  创业环境渐趋完善

  面对逐年增高的毕业生人数,大学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创业成为一些毕业生的新出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率显示,只有2%左右的学生会选择这一方式,而在这2%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要承受失败。2014年,胜利学院毕业的3000余名学生中,到目前也仅仅只有14个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做得较好。目前敢吃创业这个“螃蟹”的毕业生并不多。

  孙帅于2014年6月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毕业后便与另外3个80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一家手机app开发运营公司,目前公司已有12名员工。孙帅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大学时开发过电子商业网站,办过校园商业报纸,也去北京做过工程师。其开发的一款手机app目前已在调试,2015年要进入市场推广,在东营市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的狭小办公室内,孙帅正规化着创业蓝图。

  孙帅的想法很简单,推动东营的传统行业融入移动互联网,孙帅的干劲十足,“趁年轻多积累点经验、人脉,给自己打工,有盼头!”

  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创业多受团队、技术、资金、场地等因素的掣肘,即便在校时就有创业产品和项目,步入市场后能否存活还是未知数。多数家长希望子女高考考个名牌大学、毕业找个稳定工作,最好能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大城市里的跨国公司,刚毕业既没经验也没资本,创业无异于“瞎折腾”。

  2014年以来,一些政策门槛逐步降低,九部委出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公司法》大修,年轻人可以用一元钱注册公司,也不需承担昂贵的场地租赁费用;教育部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刺激下,对于就业压力下的毕业生来说,似乎多了一条出路。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