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就业 > 正文

大学生狂揽65证书无工作 媒体报道后多家单位有意

发布时间:2015-05-12 15:38:12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张炎良  |   责任编辑:张云荣
“学历是个敲门砖,再有能力的人,不给你平台你就发挥不出你的才能,但我始终认为能力更重要。现在这个社会确实如此,很多的大学生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平台。

  HR拿这份薪水,应该认认真真看简历

  孙梦涛告诉记者,在自己投出的50多份简历里,他特地设计了2、3个不同版本,以适合不同单位的需要。

  对于自己简历的制作水准,他用“不能说多优秀,但也不能说一般”来评价。

  在媒体对孙梦涛进行报道以后,有多家用人单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对于前后遭遇的巨大反差,孙梦涛说:“希望这些企业的用人者真的是看到了我的能力,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锻炼,展示自己,而不是基于新闻效应,借机宣传企业。”

  “希望HR们能认认真真地把每个人的简历都看看,他们毕竟是做这个工作的,拿了这份薪水,就应该负起这份责任。”孙梦涛说,“我最受不了的是我在公司里面特别闲,毕竟拿了这份报酬,如果没有事干我会感觉心里面很愧疚,因为我拿了公司的钱,就应该为公司服务好。”

  “挑学校”现象普遍,证书“含金量”更重要

  面对孙梦涛遭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招聘确实存在学历歧视问题。“有些用人单位不是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展示能力的机会,而是按照简单的学历门槛把一部分人排除掉。”

  光线传媒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马慧芳也告诉记者,虽然教育部要求加强对就业招聘信息审核,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是企业的高管或多或少还是希望自己招聘的员工来自名校。她坦言,现在企业“挑学校”确实是个普遍现象。

  马慧芳说:“高考制度经历了那么多年,从一个方面还是能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但是我们发现也有一些学生在初、高中比较叛逆,没好好学,没上成一个好大学。但他在大学里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够聪明,也有一定的潜力,从人力的角度来说,也希望给这些人一定的机会。”

  马慧芳认为,证书和文凭本质上其实是形式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要看他自己能力的塑造和培养是否真的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是否真的能发挥其自身价值。

  熊丙奇对此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对于现实中存在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出身’不好的学生的学历歧视,这当然要检讨,但是每个学生也应当反思,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很多学生追求证书化的学习,希望通过不断地考证向社会表明自己是具备能力的。但实际上一本含金量高的证书,或者一段踏踏实实的实习经历可能比你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证书都有效果。”熊丙奇建议,大学阶段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专注某个领域,根据目标制定提高能力和素质的方案,这样的毕业生会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我们不要认为证书越多,能力就越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熊丙奇说。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