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一位旅游文化杂志总编心目中的“培晨精神”

发布时间:2019-12-13 14:53:34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朱翔文  |   责任编辑:DH020
“培晨精神”,这是当年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对当代书画大家徐培晨教授的一种评说、一种肯定、一种赞誉。徐培晨教授生于1951年江苏沛县,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其山水、人物、花鸟画皆精湛,尤

一位旅游文化杂志总编心目中的“培晨精神”

本文作者为《旅游文化》杂志总编朱翔文

  【徐培晨简介】徐培晨教授生于1951年江苏沛县,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其山水、人物、花鸟画皆精湛,尤以猿猴画著称画坛。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美术学),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院长,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基地——江苏省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金奖。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均收藏其作品。目前,在全国各地建立个人艺术馆共七个。

  出版论著、画集《徐培晨美术文集》、《画猴技法概要》、《徐培晨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徐培晨》、《山林翰墨情》、《生机与雅意》等三十余部。

  ----------编者

一位旅游文化杂志总编心目中的“培晨精神”

徐培晨(左三)与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左四)出席日本“中日名家书画展”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培晨精神”,这是当年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对当代书画大家徐培晨教授的一种评说、一种肯定、一种赞誉。

  我与徐培晨教授结识相交已有十个年头,在徐教授70寿诞到来前夕,我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渴望——说说我心目中的徐教授,说说我所理解的“培晨精神”。当年,大家都知晓“悲鸿精神”,就是徐悲鸿身上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和爱惜人才的伯乐风范;凝聚着独立自强的浩然正气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那么,当今的“培晨精神”涵盖什么呢?我思考再三,认为“自强不息、向善向上、不负时代、砥砺前行”这十六个字是对徐培晨教授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培晨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位旅游文化杂志总编心目中的“培晨精神”

作品:清风徐来

  一、自强不息

  徐培晨教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在苏北沛县的一个农村,兄妹5人,家境并非殷实。六十年代初,少年时的徐培晨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生活更为艰辛,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出于对绘画的兴致,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画画,或捡些废报纸,甚至有一次卸下自家的门板当作画纸来作画。酷爱艺术的天赋,使得他从小学到中学,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跟画画联想在一起。初中阶段,徐教授对于绘画更加入迷,见什么画什么,一天不画,心中不爽。高中阶段,徐培晨的绘画创作技能突飞猛进,不可小觑了。1973年、1974年以作品《金谷满场》、《九月棉乡人倍忙》连续参加两次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美术馆馆领导认为徐培晨与周临溪合作的《金谷满场》代表沛县最高水平,并由馆里收藏。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1974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公开招生,徐培晨以扎实的基本功,层层闯关,顺利通过素描、图案、创作等多门类考核,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一位旅游文化杂志总编心目中的“培晨精神”

作品:高岩清风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是这样说的,在徐培晨教授身上得到了又一次验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缘于徐培晨大学期间的刻苦学习、勤奋实践,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助教、副教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张熠熠生辉的教学名片。1989年至1993年,徐培晨教授进入绘画事业的高光时期,在猿猴画方面独树一帜,成为闻名遐迩的“东方猴王”,中央电视台原“东方时空”栏目来江苏专题报道。

  徐培晨教授,从当年煤油灯下勤学不辍的贫苦少年到如今享誉画坛的“开宗立派”猿猴画大师(廖静文如是说),成长的每一步强大内动力,核心就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