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正文

追寻三位徽州艺术家技艺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12-09 10:42:59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竹
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有128项全国各地的“文房四宝”精品呈现,而徽州传统技艺展示项目达一半以上。

    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有128项全国各地的“文房四宝”精品呈现,而徽州传统技艺展示项目达一半以上。面对非遗传承与保护这一时代重大命题,许许多多徽州艺术家心怀虔诚,让徽州非遗代代相传。

    潘小萌:歙砚雕刻守望者

    徽州府衙内,全国非遗大展引得众人来往不绝。在以男性为主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中,歙砚展厅的两名女性非遗传承人令人眼前一亮,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非遗传承人潘小萌便是其中一位。一方方砚台纹理精美,雕刻之人物神情细腻,栩栩如生。

    从小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17岁前的潘小萌专心学习绘画。初中毕业后,她见墙上贴有美术学习班的招生广告,便去报名。正值上世纪80年代,歙砚刚刚兴起,潘小萌起先并不知道美术班其实是为砚雕挑选好苗子。“因为绘画是雕刻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了绘画基础,才有可能去构思、设计,学习雕刻的悟性也会提高。我当时的绘画比较好。”潘小萌说,她由此走上砚雕之路。

    “从接触砚雕到现在已经有32个年头了,我应该算是从业时间最长的一位女雕刻者了。”潘小萌说,源于内心的热爱才能坚持走这么久。对于雕刻,女性是相对较弱的群体。一方面雕刻很耗体力,特别是在当初全部手工的年代,切锯、打磨,需要用肩膀抵着,雕刻也需手上用力;雕刻时石屑飞扬,一般的女孩子难以容忍。另外,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要结婚生子,对于雕刻也难再有精力顾及,“当初跟我一起学习的女同学几乎没人坚持下来,我曾经带过的几个女孩子也都慢慢退出不做了。”身体柔弱的她却忍受了20年的病痛折磨,再苦再难都没打退堂鼓。

    这次大展群英荟萃,不仅是展示平台,也给同行提供了交流机会。有很多人来到潘小萌的展位前,对其作品啧啧称赞。“其实在我从业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的是,无论是端砚、松花砚、澄泥砚等,他们的雕刻技艺或多或少都有歙砚雕刻的影子。”潘小萌笑说,“这点让我们非常自豪。”

    如今,潘小萌觉得雕刻愈发艰难。“现在是歙砚繁荣时期,砚雕人才辈出。但如何引领砚雕迈向更高层次的创作、创新,是我们遇到的瓶颈,这需要加强个人修养、拓展视野。所以,我每天看书、绘画、写字。女性在砚雕上也有优点,那就是她们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并不缺乏创新和创造力。”潘小萌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带动和培养更多女性参与砚雕事业,为歙砚繁荣添彩。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