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盐城 > 正文

4月份盐城农村产权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列江苏第一

发布时间:2018-06-04 12:50:10  |   来源:中国江苏网  |   作者:王黎  |   责任编辑:顾志鸿
今年1至4月份,全市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7.5%;工业投资728.19亿元,增长16.8%,工业用电量64.98亿千瓦时,增长21.8%,增幅全省第一。4月份,全口径开票销售收入400.2亿元,增长19.3%,增幅全省

  6月3日,在大丰区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建设现场,一号主体厂房已经封顶,外墙粉刷和内部装修基本结束。“我们的生产设备6月中旬就可陆续进场。开始生产以后,一期能够达到60亿元的销售,二期最起码100亿元以上。”公司项目工程师葛志勇在厂房里忙碌了一天,确保设备进场前的全部准备到位。

  今年1至4月份,全市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7.5%;工业投资728.19亿元,增长16.8%,工业用电量64.98亿千瓦时,增长21.8%,增幅全省第一。4月份,全口径开票销售收入400.2亿元,增长19.3%,增幅全省第一;农村产权交易量1133笔、交易额2.08亿元,均名列全省第一;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累计558亿元,总量苏北第一……随着我市持续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培育地标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特色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抓重点、促转型、补短板、强动力,着力构建以绿色低碳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为主干支撑,高效特色农业为基础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2017年,全市三产比重为11.1:44.4:44.5,首次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结构转变。今年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收入539.1亿元,增长26%;实现服务业税收82.9亿元,增长28.5%,占国地税总收入的56.2%,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53.5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0.3%,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盐城发展的机遇,也是必由之路。我市围绕新能源、大数据、环保科技、智能终端、海洋生物、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启动实施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组织编制现代海洋经济功能区规划,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06%,科技进步贡献率5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发明授权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13家。清华大学盐城智能技术联合研究院、吉林大学盐城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相继落地。

  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产业项目的持续落地,优质项目如何在盐落地,就需要我市不断提升载体建设。为此,我市先后开展“产业项目推进年”“产业项目载体提升年”等系列活动,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排出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系统组织北京央企和跨国公司、上海产业联动、深圳海洋经济等重点招商活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东山精密、金光循环经济高科技产业园、中国电子盐城信息港等重特大项目纷纷落地建设。

  中韩(盐城)产业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和滨海新区等重大载体,都是盐城产业发展重要的平台资源,也不断拓展着我市产业发展的深度广度。为更好发挥载体的支撑作用,我市坚持组织开展园区“等级创建”活动,分类指导各类园区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强化了对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国家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盐城区域标志性和行业标杆性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度、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继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重点产品突破、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切实提高主导产业产值在全市的比重,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全产业链强链补链,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和旗舰型项目,力争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加快设立中国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引入稀缺性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中韩产业园平台优势,全力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利用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飞地”优势,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利用滨海新区空间优势,打造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持续增强全市产业竞争力,为“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取得新成就做出更大贡献。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