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徐州 > 正文

2017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308.8倍

发布时间:2018-08-31 09:43:1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朱志庚  |   责任编辑:秦玉莹
8月29日,徐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对外发布改革开放40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指出,1978年以来的四十年间,徐州人民打响了新时代的“淮海战役”,经济发展连续跃

  8月29日,徐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对外发布改革开放40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指出,1978年以来的四十年间,徐州人民打响了新时代的“淮海战役”,经济发展连续跃迁,城乡面貌翻天覆地,人民生活从温饱步入小康,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凤凰涅槃,实现了由“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40年来,徐州市全市经济总量连跨六个千亿元台阶,城市地位显著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进一步确立。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5.95亿元,是1978年的308.8倍,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倍,年均增长11.5%;全市人均GDP增长至75611元,是1978年的226.4倍,年均增长10.8%。

  201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49.85亿元,是1978年的635.4倍,年均增长18.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12.42亿元,是1978年的457倍;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150.01亿元,较1978年年均增长12.2%;粮食总产量48.27亿公斤,是1978年的2.3倍。

  40年来,徐州市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产业层次明显提升,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协调,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4.0:41.8:14.2调整为2017年的9.1:43.7:47.2。2017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21.7%。 2017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23.11万亩,较2009年增加117.11万亩,连续11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44.2%。

  40年来,徐州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中心集聚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76%,比1978年提高52.26个百分点;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65.0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6.4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平方米,是1978年的5.4倍;全市自来水供应总量2.67亿立方米,是1978年的8.8倍。

  徐州统计部门称,从1978年到2017年的40年间,徐州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岁月,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日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平均一天创造的价值与日俱增,产品结构愈益优化,从中亦可见出社会生活的变迁轨迹。

  2017年徐州市每天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978年的309倍(不扣除价格因素);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978年的259倍和468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978年的1053倍和394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978年的89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978年的635倍,全社会用电量为1990年的7倍,每天积累的社会财富呈现大幅跃升。

  每天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978年的1646倍和375倍,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990年的769倍和1057倍,实际利用外资为1985年的3018倍,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980年的498倍,“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愈加有力。

  每天生产的粮食、水产品和水果产量分别为1978年的2倍、24倍和44倍,肉类产量为1985年的6倍;发电量、生铁、布匹和卷烟的产量分别为1978年的19倍、18倍、7倍和5倍。每天产生的全社会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为1978年的7倍和15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大层面的满足。

  每位城镇居民一天的可支配收入达到1980年的63倍,每位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1978年的149倍;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980年的43倍和86倍,每天建设的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978年的15倍。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