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刑侦中队副中队长程茏:在蛛丝马迹中寻求案件真相

发布时间:2016-03-16 10:32:02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曹鹏飞  |   责任编辑:张婷婷
每天在纷繁复杂的案件线索中去伪存真、辨识善恶,心细如发不放过任何疑点,最终让物证“说话”。在区公安局开发区片区刑侦中队就有这样一位民警,他叫程茏。

吴江刑侦中队副中队长程茏:在蛛丝马迹中寻求案件真相

  “吃得了苦,熬得住累,甘当幕后英雄”,这是公安刑侦技术民警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肉眼难见、转瞬即逝的现场痕迹、影像中搜寻出如山铁证,让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他们就好比东方的“福尔摩斯”,每天在纷繁复杂的案件线索中去伪存真、辨识善恶,最终让物证“说话”。在区公安局开发区片区刑侦中队就有这样一位民警,他叫程茏。

  一次偶然

  让他与警察结缘

  1980年出生的程茏来自山西省太谷县,2003年他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通过选拔来到吴江区公安局工作。“我和警察结缘,还要从一次偶然说起。”回忆起当初报考警校的原因,这个成天与案件侦查打交道的“80后”小伙打开了话匣子。据程茏介绍,高考填报志愿前,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正好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读过书,在对方介绍了一些有关警校的情况后,程茏就对警察这个职业心生向往,于是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或许命中注定我就是一名警察,进入大学后,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程茏表示,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穿上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总是有一定的差距。2003年,毕业后的程茏被分配到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这里接手的多数是大案要案,工作压力很大。“我第一次出警就是一起抢劫杀人案,案发现场几乎没有什么线索。”程茏回忆说,由于案发现场破坏严重,加之当时刑侦技术手段有限,侦破案件只能依靠挨家挨户排摸。“当时走访量特别大,周边的几个乡镇都要挨家挨户去排摸,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程茏表示,第一次接警的经历让他对警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心细如发

  不放过任何疑点

  作为一名刑侦民警,程茏接触到的更多是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可能是一把剪刀、一块砖头、一根绳子,也可能是一根头发、一个烟头、一个脚印。总之,案发现场所有的物品和痕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一次程茏值班的时候,七都镇庙港公园附近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死者为一名70多岁的老人。接到报警后,程茏很快赶到案发现场,可是他的心马上凉了一大截。“案发现场比较偏僻,没有任何监控设施,现场还遭到了破坏。”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程茏记忆犹新。就在程茏一筹莫展的时候,死者颈部的一条胶带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死者是被人用胶带给勒死的,胶带上的标签能清楚地看到。”顺着这条线索,程茏对周边的多个店铺进行排查,最终在横扇一家超市内找到了这种胶带。根据超市老板的讲述,程茏很快就将实施抢劫杀人的犯罪分子抓获。

  “我们搞刑事案件侦查的人奉行一句话,‘每个人都会留下信息痕迹’。”说起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程茏表示,刑事案件侦查最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稍有一丝马虎,或许就与真相擦肩而过了。一天天日月轮回、一年年春华秋实,程茏和他的同事们凭借过硬的本领,一次次让物证“开口”说话,一次次还原案发经过,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尽职尽责

  对得起头上的警徽

  由于工作出色,程茏很快成为区公安局刑侦骨干,很多大案要案领导都交给他来侦办,而他也一次又一次不辜负重托,交出满意的答卷。2012年10月,程茏被安排至开发区片区刑侦中队工作。“开发区流动人口较多,案件数量也多,经常是手头要承接十几起案件,最多的时候甚至要达到20多起。”程茏说,由于工作性质要求,他经常是半夜被电话声吵醒,然后顾不上和家人道别,直接赶往案发现场。遇到案情复杂的案件,他还要好几天不能回家。“这几年对家庭付出太少,感觉亏欠家人很多。”说起家人,程茏坦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支撑他工作上不断上进的动力和源泉。

  “做我们刑侦工作的很多是幕后英雄,但是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一丝马虎,任何细小的线索都可能是破案的关键。”程茏表示,当好一名刑侦民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细心和责任心。凭借着细心和责任心,他两次被区公安局嘉奖,同时还数次被表彰为吴江区优秀公务员。“成绩的取得只代表过去,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我更加努力,这样才能对得起头上的警徽。”每当别人称赞他时,程茏总是这样告诫自己。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