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一人推得倒 万人吃勿了

发布时间:2016-02-19 14:58:21  |   来源:吴江新闻网  |   作者:吴菲  |   责任编辑:顾婧泓
吴江的3名灯谜“小高手”让传统文化灯谜受到了更多市民的关注。近日,记者随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樊秋华和吴江灯谜课题组专家庄培尧一同来到震泽,追寻灯影谜踪,探究谜史谜事。

吴江:一人推得倒 万人吃勿了

  吴江的3名灯谜“小高手”将登上央视直播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这个消息,让他们成了吴江的“小明星”,也让传统文化灯谜受到了更多市民的关注。近日,记者随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樊秋华和吴江灯谜课题组专家庄培尧一同来到震泽,追寻灯影谜踪,探究谜史谜事。

  灯谜历史源远流长

  据庄培尧介绍,吴江灯会和灯谜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从顾野王的“谜”字开始。

  “顾野王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研究灯谜的吴江人。”庄培尧告诉记者,在明嘉靖年间徐师曾编纂的《吴江县志》中,“春灯会”、“灯市”等论述都曾出现。

  樊秋华告诉记者,以前的上元节(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有灯会,明清至民国年间,吴江的灯谜活动相当活跃,“后来因灯会上发生火灾引发踩踏事故,渐渐地,灯会衰落了。”

  灯谜古迹藏于石碑

  为寻找吴江灯谜的历史印迹,记者随樊秋华一行前往震泽镇,驱车开进一条小道,再往深处,寻觅良久,才找到永乐寺。记者看到,四周荒芜一片,只有一间破旧的房屋和一棵已有750年树龄的银杏树。

  庄培尧告诉记者,这就是现在残存的“金刚殿”和古银杏(如图,吴菲摄)。曾经的永乐寺规模宏大,南宋淳祐七年,里人周乐刚舍地建造,赐名“崇福永乐”。元代重修,明宣德七年重建,旧有九幢十三殿,南临麻漾,北靠頔塘。至清代道光间,古寺已久废,遂又募资重建。

  吴江灯谜的历史文物,目前所知当以震泽永乐寺的古石碑为最早。庄培尧告诉记者,原在永乐寺南山门外,有一口古井,井上立着一块古碑,宽约1米,高约2米。古碑上的碑文“一人推得倒,万人吃勿了”就隐藏着一个谜语,而谜底就在碑下的古井中,指这些取之不尽的井“水”。时至今日,古碑早已不知所踪。

  灯会活动形式多样

  在吴江历史上,除了元宵节灯会、中秋节灯会,其他庙会等节庆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中,也有灯会、灯谜、诗联等文艺形式和活动。

  灯会赛灯,不仅是材料工艺的比赛,而且也是经济、文化和修养的竞技。灯彩,首先是制作工艺技巧的比拼,比拼工艺之余,还要比拼更高境界的文艺才华,也就是以诗文、书法、绘画等,来争奇斗巧。而“灯谜”作为诗文之余的一种具有技巧难度和智力竞争性的文艺形式,最后出现在灯彩之中,展示文采,吸引观众、读者,益智、娱乐、宣传。

  民国年间,吴江的灯谜活动相当活跃,灯谜的创作和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那时候开展的民间猜谜活动和现在的社区活动差不多。”庄培尧说,据说盛泽的丝织工在夜班时还组织开展过猜谜活动。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